高埂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收心考試歷史試題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分,在每小題列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C.墨家 D.法家 2.文物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對象。下列對圖2所示文物的解讀,正確的是 A.反映儒家經典備受漢代學校教育的重視 B.說明開始打破學在官府的教育格局 C.表明理學出現并走向成熟 D.反映五經成為當時考試選拔官員的重要內容 3.董仲舒認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為善也!焐裥裕猩瀑|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對這一言論最準確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論的基礎上創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論的基礎上創立“君權神授”思想C.與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主張如出一轍D.排斥其他學說,樹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傳入歐洲后,對推動歐洲“發現世界”進而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的是A.火藥 B.造紙術 C.印刷術 D.指南針 C.宋詞、唐詩、楚辭 D.唐詩、宋詞、元曲 圖3—5是小宇在研究性學習中收集的一組圖片。據此判斷他的研究課題應是A. B.C. D.A.中國古代科技一直領先于西方 B.15世紀中西方科技發展趨勢出現逆轉C.公元前后中國科技達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紀中國科技發展停滯“張顛沒(歿)在二十年,謂言草圣無人傳。零陵沙門繼其后,新書大字大如斗!币獙W習詩中“零陵沙門”的書法,應選擇的書體是 10.圖7所示為1904年駐日大使楊樞的一則奏折(部分)。造成該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圖7A.中國儒家文化傳統一向重道輕器,重人倫輕科技B.日本近代化起步時間短,科技不如歐美發達 C.甲午戰爭后,國人的救國思潮由物質層面轉向制度層面 D.甲午戰敗后,國人救國求速成,學習文科較易入門11.徐明同學設計的歷史手抄報,選取了圖8—10三個人物和他們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為該手抄報設計的主題,恰當的是A.師夷長技、尊孔復古 B.優勝劣汰、民主科學C.思想解放、救國圖強 D.物競天擇、適者生存12.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中國問題》一書中指出:“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打敗,義和團運動后,中國又遭到列強的報復,這終于使中國的有識之士看到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要有一個更好的更現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個瀕于崩潰的帝王之家!边@里的有識之士應該是A.洋務自強的踐行者 B.維新圖強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實踐者 D.民主科學的倡導者A.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C.主張“中學”“西學”有機結合 D.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思想14.圖11是1917~1921年《每周評論》和《新青年》所發表文章的主題統計圖表。該圖表反映出圖11A.馬克思主義成為當時中國思想界的一股強大思潮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唯一途徑是報刊C.為《每周評論》、《新青年》撰寫文章的都是馬克思主義者D.《每周評論》和《新青年》最關心的主題是西方習俗禮儀15.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諸問題》中寫道:“鄉村是統治階級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關頭腦與心腹。單兄弟斬斷了他的四肢,而沒有斬斷他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還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這一斬斷統治階級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的殘酷爭斗,主要是靠工人階級的最后激烈斗爭——武裝暴動!边@表明作者A.是對“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發展 B.正確認識了當時國情C.強調城市與農村革命的均衡發展 D.實際否定了農村包圍城市道路16.下列各組事物和現象,能反映中國已然進入改革開放時期的是A.兩彈一星、“三下鄉”活動、義務教育、股票B.上山下鄉、掃盲教育、“雙百”方針、互聯網C.科教興國、城鎮化、載人航天、流行服飾D.股份制企業、樣板戲、裝修熱、“教育大革命”17.普羅塔戈拉說:“萬物的存在與否,事物的形態性質,全在于人的感受。”下列主張,符合其觀點的是A.“美德即知識” B.“天賦人權” C.“人是萬物的尺度” D.“人生而平等”18.馬丁?路德在《九十五條論綱》闡述了基督教徒有權讀《圣經》和理解《圣經》,人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這種思想的社會效果是A.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B. 將人們從宗教中解放出來C. 天主教勢力在西歐各國蕩然無存 D.從神學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性19.有學者認為文藝復興的倡導者和19世紀末中國維新思想宣傳者的手段都很高明。兩者的“高明”之處是A.利用宗教反對封建思想 B.通過著書立說表達思想C.組織團體宣傳新思想 D.借助傳統文化宣傳新思想“兩個世紀前,1000個人當中沒有一個人穿襪子,一個世紀以前,500個人當中沒有一個穿襪子,現在1000個人當中沒有一個人不穿襪子!(引自1831年《機械的成績》),這段通俗的話說明的本質問題是A.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B.工業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C.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D.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埃及總統納賽爾說:“的確,我們的人民大多數還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數卻比20年前少得多!找魴C改變了一切!裉欤藗冊谧钇h的鄉村也能得知各地所發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斷。領導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統治國家!边@直接說明A.信息技術的普及推動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B.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推動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C.知識經濟時代人民政治自覺性提高D.人類政治文明往往領先于文化水平而發展近代西II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綜合題(第2題分第2題分;共5分。)中國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1)簡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宋代書院是著名學者授徒講學、培養人才的地方。材料,說明白鹿洞書院在培養人才方面的特色。(4分)(3)分)。(4)()據材料,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張(2分)據材料東西方兩種思想對歷史發展的影響(4分)奴才現查各學校共有中國學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學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學武二百余人,其數不為不多!?楊樞《奏陳兼管學務情形折》四川省邛崍市高埂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收心考試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96035.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