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年高二歷史上冊第二學段檢測試題(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四階段考試試題
歷史(科)

一、(共25小題,每小題2分,計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人類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自身所屬社會的審判者,人有資格、有力量也有權利重新規范自己的生活,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統治之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西方人精神的開始。這觀點應是 ( )
A、水是萬物的本原 B、感覺即知識 C、人是萬物的尺度 D、知識即美德
2.希臘明的頭是 ( )
A、克里特明 B.、邁錫尼明 C.、愛琴明 D、荷馬時代
3.成法的出現是 ( )
A、是雅典平民反抗貴族政治的結果 B、是雅典貴族為緩和矛盾的主動改革
C、法律全面維護了平民的利益 D、緩和了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
4.梭倫注重在制度上和社會風氣上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主要表現在 ( )
①改革幣制與度量衡制 ②確立私有制,承認財產繼承自由的原則
③倡導節儉,抑制奢侈浪費 ④懲罰游手好閑之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梭倫改革推動農工商業發展的措施有 ( )
①提倡種植經濟作物,鼓勵橄欖油等經濟作物的出口
②吸引有技術的外國人遷居雅典,對攜帶家屬移民雅典的手工業者給予公民權
③改革幣制與度量衡制
④確立私有制,承認財產繼承自由的原則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6.財產等級制度之所以打破了貴族政治專權的局面,關鍵是 ( )
A、使工商業奴隸主分享了政治權利 B、使下層平民獲得了一定的公民權利
C、以財產資格取代血緣資格確定公民權利 D、廢除了債務奴隸制
7.梭倫頒布“解負令”,規定土地最高限額和制定“遺囑法”的后果是 ( )
①貴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約 ②使貴族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③使雅典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隸的道路 ④使希臘各邦相繼廢除了債務奴隸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是 ( )
A、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B、奴隸主民主政治
C、貴族專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9.克利斯梯尼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
A、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 B、進一步促進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C、動搖了雅典貴族專制的統治基礎 D、最終確立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0.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同聲贊譽梭倫是“優良的改革家”,是因為他 ( )
A、推翻了君主制,以貴族制取而代之 B、確立了集體領導的任期制和選舉制
C、實行改革,將國家引上民主的軌道 D.確立了“陶片放逐法”,最終確立民主制
11.梭倫改革后,雅典僭主政治建立的原因有 ( )
①梭倫改革沒有消除平民與貴族的根本矛盾
②貴族在改革中利益損失較多,對改革日益不滿
③下層平民因利益得不到滿足也有較大的意見 ④梭倫放棄權力,被迫出走
A、○1○2○3○4   B、○1○3○4 C、○1○2○4 D、○1○2○3
12.法家思想在戰國時期之所以能夠成為“顯學”而備受推崇,是因為它 ( )
①適應了當時社會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趨勢
③有利于統治者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④強調樹立君主權威以加強中央集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戰國時期各國變法所反映的社會矛盾是 ( )
A、新興地主和奴隸主貴族的矛盾 B、農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隸主的矛盾 D、奴隸和奴隸主的矛盾
14.齊國“相地而衰征”和魯國“初稅畝”的實質是 ( )
A、根據土地數量的多少收稅 B、按田質好壞征收賦稅
C、按公田數目向耕者收稅 D、逐步承認土地私有
15.《呂氏春秋》記載:“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其力也!边@一現象從本質上反映了 ( )
A、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 B、春秋時期井田制已經開始瓦解
C、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D、春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
16.商鞅變法強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為了 ( )
A、革新中國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C、打擊舊貴族勢力 D、發展農業生產
17.商鞅主張重農抑商,黃宗羲主張工商皆本。形成這兩種不同觀點的根在于 ( )
A、階級立場不同 B、政治主張的分歧
C、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 D、社會性質的差異
18.商鞅變法措施中在社會經濟方面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的是 ( )
A、廢除井田制 B、獎勵耕戰制度 C、重農抑商 D、建立縣制
19.商鞅變法強調“輕罪重刑”,韓非子對此評價“夫小過不生,大罪不至,是人無罪而不生也”。這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商鞅這一規定 ( )
A、反映了當時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強化人民的法律意識
C、地主階級不重視人權 D、商鞅對貴族決不妥協
20.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棧投宿,客棧主人不敢收留,說:“商君定有法律,誰讓沒有憑證的旅客投宿,誰就要連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國避難。這個故事主要說明 ( )
A、商鞅之法已經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眾切齒痛恨
C、守舊貴族反攻倒算 D、商鞅對秦國沒有貢獻
21.商鞅在秦國變法,“商君死,秦法未敗”。造成這種現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
A、變法得到新興地主階級的支持和擁護
B、變法順應了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歷史潮流
C、變法順應了從諸侯割據走向全國統一的需要
D、變法促進了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
22.郭沫若認為:東周列國社會制度的變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達到質變的階段。能說明的史實是 ( )
A、春秋諸侯爭霸 B、鐵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戰國初,各國紛紛變法,廢除奴隸制 D、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23.戰國時期,有一位著名歷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國家應當“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奪淫民之祿,以四方之士!边@一主張的實行,打擊了 ( )
A、奴隸主貴族 B、商人 C、新興地主 D.、農民
24.戰國時,荀子游訪秦國后,在《強國篇》中談到:秦民風淳樸,官吏忠于職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辦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國君)有勝,非幸也,數也”。荀子的觀點可以說明 ( )
A、秦國的四位國君很有作為,秦的強盛是必然的
B、秦國軍事上的勝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國統治政策得當,其強盛成為形勢發展的必然
D、封建經濟發展是秦國強盛的根本原因
25.商鞅變法能夠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 )
①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②商鞅堅毅審慎的改革精神
③變法措施全面,執行有力 ④變法符合新興地主階級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本大題共3小題,共50分。其中第26題20分,第27題15分,第28題15分。)
26、材料一:觀察下面的圖片,回答問題


(1)請寫出這場辯論可能參與的三個派別。(3分)他們辯論的核心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下列材料
我給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夠的權力,也不使他們失掉尊嚴,也不給他們太多;而那些有錢有勢的豪富的人們,我也設法不使他們受到損害;我手執一只大盾,不讓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著優勢。 ——梭倫

材料三:
500斗級擁有年產500斗及以上(一斗相當于38千克)農產品的地產(這個產量足夠提供15個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糧)的公民,享有選舉、充任包括執政官在內的各級國家職官的資格。
騎士級有能力提供馬匹和武器裝備,并擔任騎兵的公民。躋身該等級年收入必須達300~~500斗。享有除司庫以外的各級職官的選舉和任職資格。
雙牛級擁有兩頭耕牛,其財力可達到自備盔甲、擔任重武器裝備步兵的公民,大約需要年收入200~~300斗農產品。只能擔任低級官職。
雇工級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們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擔任任何公職,但可參加公民大會和作為陪審員參與司法活動。
請回答:
(2)材料二梭倫調解社會矛盾的主要指導思想是什么?材料三是梭倫改革的哪項具體措施?(4分)
(3)綜合材料二、三分析說明“公平”的實質是什么?由此分析說明梭倫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四:
“在我團結人民去謀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還沒有做到?在時間的裁判席面前,那奧林匹斯諸神的偉大母親,黑土,將是最好的證人-因為正是我,為它拔掉了樹立著的許多界標:以前他曾是一個奴隸,而現在已經自由。許多被出賣的人們,我已使他們回到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無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賣;……我都使他們解放!
(4)材料二、四反映了梭倫改革的具體內容有哪些?(3分)他們對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積極影響? (4分)
27、(15分)下列材料
材料一: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
材料二:觀察下列三幅圖:

圖一 鐵制農具 圖二 獎勵耕織 圖三 商鞅銅方升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 ——《漢書•食貨志》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商鞅變法的理論基礎是諸子百家中哪一派別的思想。(2分)
(2)從材料二:圖一和圖二中的牛耕圖中你能吸取哪些歷史信息?這些信息說明的問題是什么?(4分)
(3)閱讀材料三,其觀點是否正確?試分析其原因。(5分)
(4)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試述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4分)
28、(15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財產的數量劃分公民的等級。……不同等級的人則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會選舉或罷免一切公職人員,決定宣戰等一切國家大事。獎勵外國技工遷居雅典,對攜眷移民給予公民權;……鼓勵橄欖油出口。
材料二: 設立20個等級的軍功爵制度……沒有軍功的國君親屬不再擁有世襲的爵位。立有軍功的平民,按其功勞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國劃為41縣,縣級官吏通由國君任免,領取國家的俸祿,可以隨時任免調職。
……凡從事“本業”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業”者……入官府為奴。
材料三:梭倫:我手持一個有力的盾牌,站在兩個階級的面前,不許它們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著優勢!抑贫ǚ。
材料四 王安石: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回答:
(1)據材料一、二概括梭倫改革與商鞅變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問題?(3分)
(2)從背景、中心目標方面分析兩次改革的不同。(4分)
(3)結合材料三、四,概括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各有何特征。(4分)
(4)說說兩次改革對本國政治體制的形成各有何影響?(4分)
2011-2012學年度2010級第一學期第四階段考試試題
歷史(科)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 CCAAD 6-10 CDBBC 11-15 ADADA
16-20 BCCBA 21-15 BCACD
26、(20分)(1)“平原派”“地派”“海岸派”(3分)!笆欠癖A糍F族政治”成為辯論的核心。(2分)
(2)公平思想或折中思想 財產等級制度(4分)
(3)實質:公民享有權利的多少由其財產資格決定(2分)
主要目的:緩和貴族與平民的矛盾,穩定社會秩序,鞏固奴隸主統治(2分)
(4)頒布“解負令”,廢除債務奴隸制;(廢除“六一漢”制度,廢除了奴隸的債務;)確立財產等級制度。(3分)影響:動搖了貴族專制統治,擴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礎;打破了貴族政治專權的局面,擴大了各階層的政治權力。(4分)
27題(15分)
(1)變法的理論基礎是法家思想。(2分)
(2)說明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出現并逐步推廣,說明了當時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4分)
(3)正確。(1分)因為當時通過商鞅“為井田開阡陌封疆”,廢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認土地私有。(或由于當時生產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越多)。(4分)
(4)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推動了秦國的社會進步,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后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致中國歷史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4分)
28題(15分)答案
(1)等級的劃分;官吏的任免;對工商業的態度等。(3分)
(2)背景:梭倫改革:平民與貴族矛盾激化;商鞅變法:分封制、井田制瓦解,列國崛起稱雄。中心目標:梭倫改革:緩和階級矛盾,振興城邦;商鞅變法:富國強兵,統一天下。(4分)
(3)梭倫:折中、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商鞅:講求誠信,取信于民,令政必行,雷厲風行。(2分)
(4)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會基礎。(2分)商鞅變法有利于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4428.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