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教練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教練技術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國外大學教材里有正式的教練技術這門專業課,教練技術究竟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教練技術如何應用到企業管理中?說起教練技術,要從現在社會開始講,有一個重要的話題,那就是我們活在一個什么樣的年代?企業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么?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我們平;氐焦纠锩,匆匆忙忙,做好自己的工作,管好自己的下屬,我們沒有多少時間思考這個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我們活在一個什么樣的年代?企業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么?這是我們這一帶經理人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以前的經理是不需要考慮這一問題的。

  這樣就是改變!

  為什么老是重復“改變”這一個詞呢?

  認真去看這個問題的話,現在改變的速度,讓人類基本上承受不了。

  20年前的香港,紅雙喜、萬寶路的衣服拿到內地,送給親人,那時侯香港人還取笑內地人什么都不懂,20年后,內地人掉過來笑香港人不會享受。內地有很多有錢人去香港,香港的服務員見到內地人都很尊敬。內地人到了香港,吃要吃最好的,買手表要買最貴的,買衣服要買名牌。如果20年前跟香港人說這句話,他說我們是白癡,哪有這樣可能,我們內地人去香港消費呢,沒可能。

  如果20年前對內地人說這句話,也一樣,他會說我們是白癡,20年后哪有可能改變這么大呢?沒可能。

  所以之前,我提到一個問題:現在我們活在一個什么樣的年代?

  如果你明白剛才的那個話題,你就會明白我們活在一個什么樣的年代?你就會明白我們去到機場書店里,為什么大量的書都講領導力、轉變觀念、改善心智模式、團隊精神、企業文化、優質服務,很多很多的書都是討論這些題材。

  如果你們回頭看人類發展的歷史,有三個轉折點:

  1、 農業革命

  古代人不會耕耘,不會科學種田,只會打獵,沒有系統的耕田方法。后來,我們聰明的祖先發明創造耕耘的方法,他們發現通過這個方式可以求生,可以定居,可以建立一個家庭,日出而作,日落而休。這是一個革命性的改變。

  這個革命經歷5000年,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懂得怎么去耕田,只有少部份人還過著原始生活。革命開始到革命終結用了5000年的時間,一個人如果有60歲的生命的話,不知道輪回多少次才會經歷這么長?大概要用100次。這個革命大概在300年前,又有一個革命——工業革命。

  2、 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什么?那時侯很多科學家出現,那些科學家就研究一些機器如何制造出來,發明凳子、冷氣、電燈、汽車、飛機、輪船、大炮等,日常生活種種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從工業革命開始的。工業革命最大反應的是哪一類人呢?農民!最大反應的就是農民!我們耕田是用推土機,即使用牛來耕,后面還要掛上犁耙,現在我們可以享受工業革命的成果。但當時的農民是最大的反應,他們很反對工業革命,他們用鋤頭去打爛推土機,對汽車也很抗拒,認為汽車是怪物,為什么這么抗拒呢?因為是兩個年代的轉折,他們接受不了那個改變,但是很怕危險。這是一個浪潮,無論農民接不接受,肯定翻土機比牛耕要好。無論接不接受都好,這個浪潮會把他淹沒。其實我們中國也類似。在未開放的時候,沒有新的知識的時候,沒有辦法與外國去競爭,因為大家的游戲規則都不同,我用手,他用機器。我用打字機,他用電腦。怎么相提并論呢?

  所以工業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工業革命用了上百年的時間,如果你能輪回5次的話,就可以經歷,F在工業革命遍布很多地方,只有世界上一少部分的第三國家沒有經歷,跟著說就是我們現在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3、 信息革命時代(資訊年代)

  很多人都感受不了信息革命的到來,原來人類承受不了這個改變,自從有人類以來,是第一次在一生里面經歷這個革命?茖W家估計這個革命大概不到50年就會完了。第一次的革命是5000年,第二次革命是300年,每一次的革命會推動前一次的革命。工業革命會推動農業的發展,資訊革命會推動工業革命的發展。預計這速度會很快。資訊革命已經經歷50年了,還余下30多年,這個浪潮會席卷全球,我看大家都很年輕,這個革命完的時候,我們還在。為什么花這么多時間談這個話題?因為在座的各位,我們都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我們的學校、家庭、工廠、我們的企業,都在享用工業革命的模式。

  講一下學校。學校的目的是干什么呢?學校的目的早期來說是訓練適應工業革命的需要,訓練什么呢?打字員、技師、班長,培育一些技術性人才。所以學校的機制與工廠是類似的。

  到了學校門口,學校有校工,象不象工廠?回到學校有早會、校長開早會,學生在打瞌睡,他們都不聽校長說。上到課室要排隊,要守紀律。吃飯什么時候吃?休息什么時候休息?要聽鐘聲。以前的學校是不是這樣?老師是權威,我說的都是對的!這位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你做得不對,你站到這里。這方式預備他們進工廠。到了工廠,工作、工作、工作……叮……鐘一停,他們就停下來,一起吃飯,叮……鐘一響,就開工,做、做……做的不好,就罰他錢,做的好,就加他工資。我們從小就被訓練成工業革命的模式,所以我們工作的時候就能適應。但很可惜,有一個信息年代出現了,我們被訓練成這樣,但社會需求不是這樣了,這是一個什么工業革命模式呢?工業革命有效是軍隊訓練出來的,軍隊是用工業革命的模式。有個總指揮,有個將軍,將軍就是最高權威,他去安排一切,第一隊去那里,第二隊來這里,第三隊過來報到,第四隊太差了,去操練。這一些方式是現代管理的模式,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模式。有沒有效呢?有效的!50年之后,有沒有效呢?不知道了。可能無效了。


  將 軍
  師 長
  旅 長
  營 長
  排 長
  士 兵

  現在是一個轉折期,在企業里面這個將軍叫什么名字?董事長。董事長說的東西有沒有人反對呢?不敢,他講的都是權威。董事長下面有誰幫他忙呢?副總經理。副總經理下面呢?部門經理。部門經理下面呢?就是員工。董事長要求總經理業績遞增10%,總經理要求副總經理業績遞增10%,副總經理要求部門經理業績遞增10%,部門經理就要求員工業績遞增10%,員工就在下面說:白癡!

  董事長
  總 經 理
  副 總 經 理
  經 理
  員 工

  這個方式是工業革命的方式:將軍、師長、旅長、營長、排長、士兵。我們其實每一天都活在這種系統里面,這樣會有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呢? 從上而來的壓力,員工會覺得很累,溝通是單向的,溝通效率不高,管理層次太多,人力資源浪費、下面積極性不高、信息傳遞有誤。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在這模式里是走不通的。這個模式里哪一個人最先知道市場的變化?上面那個,還是下面的那個?董事長?還是員工?員工最早發現問題,他不會告訴董事長。

  舉個例子,一家服裝店,買了一件衣服回家,發現破了,去商店退貨,董事長知道不知道呢?不知道!這個問題重要不重要呢?太重要了?你會發現這種管理模式反應太慢了。除非董事長親自下店里跟員工溝通,如果他有一萬個店鋪,那怎么親自去溝通呢?作為麥當勞的老板,怎么親自去看全世界的店鋪呢?說了這么久,舉這個例子,帶出一個話題:什么叫教練技術?

  教練技術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知識,完全脫離工業革命的思考方式,很多公司在運用,很有效。這不是什么秘密,很簡單,把剛才的三角調轉過來:最上面一層是員工,最下面一層是董事長。

  員 工
  經 理
  副 總 經 理
  總 經 理
  董 事 長

  這跟前面有什么不同呢?這里關系就很不同了。這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順三角”表示:命令他,他就去做。執行是沒有創造力的,墨守成規的,你們會遇到這樣的員工:只是做份內的事,其他的事,他不管,找別的部門去。“順三角”是一個執行的關系。

  我們來看員工跟老板的關系是怎樣的?
  老板最希望員工怎樣?行動!做、做、做!做多少?越多越好!員工多為公司創造一些利益,多做一些工作,態度積極一些,跟別的部門溝通多一些、協調多一些,這只是老板一廂情愿的想法。

  想了解員工是怎么想的嗎?員工怎么想?多拿錢、少工作。如果老板說多放幾天假,開不開心?工作時間短一些,多放幾天假回家看家人。

  老板想員工這樣,員工想老板那樣。結果就不高效、變成很多地方發揮不出力量來。有多少人會這樣,上班會很高興呢?哇!我又上班了!

  通常員工拿多少錢做多少事,只做份內的事,不是有多大興趣去工作。所以這個模式發揮不了最大的效能。所以20年前就有人開始去想一個新得管理模式,能不能把這三角形調轉過來?如果調轉過來會怎么樣呢?會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需要去學習呢?有什么需要去改變呢?

  1975年,有一家公司開始這樣做,一家很出名的公司,在這不會沒有人不認識他。開始三個人,現在超過幾十萬人,他的市場價值幾百億美金,二十年前三個人,我們每天回到公司都會看到他的招牌,看到他比看到我們的家人還要多。知道是哪家公司嗎?微軟。

  微軟是如何用這個管理模式去運作的?

  市場是1983年前開發的,市場開發團隊,不是很多人,大概10個人左右。開發出來的產品,是垃圾,沒有人認為是好產品。1985年的時候,window差不多成了要死掉的小孩。比爾蓋茨就想砍掉它。但是這個團隊有兩個人出現,改變了這個團隊的命運,改變了微軟的命運。其中一位是物理學教授。在團隊差不多要解散的時候,在9位當中,團隊的一位組長,跟那位教授去談這個問題,那時一拍即合,就馬上回到微軟辦公室。他們只是用了三個月,想到了一個讓微軟好的辦法。就在比爾蓋茨想砍掉的時候,他們搞好了,要跟比爾蓋茨商討,比爾蓋茨說開發小組差不多要解散了。那兩個人就說,先不要解散,有些問題我們差不多要解決了,馬上到我們的辦公室。到了辦公室,比爾蓋茨一看,整個人都發呆了。原來他想要的都被這兩個人解決了。產品推出后,一炮就打響了,全世界差不多都用那個產品。那時侯微軟沒有想到這么受歡迎。

  微軟最成功的不是做軟件,最成功的是建立團隊,他是建立團隊的高手。大家知不知道微軟是怎么運作的?他們沒有級別的,他們只是分團隊的形式進行。今年是××團隊,明年可能是ΟΟ團隊,下面可能是另外一個團隊。今年你們可能是隊員,明年你們可能是隊長。他們的彈性是很大的,他們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沒有具體的下班時間,辦公室24小時都開著,你喜歡就上班,只看一樣東西——成果,有沒有成果發生?他們建立團隊很出色!

  為什么要談團隊呢?團隊就是教練技術的核心,剛才說老板與員工的關系,團隊發展了一個不同的關系,就是教練與隊員的關系。

  如果問教練的目的是什么?贏球了!如果問隊員的目的是什么?贏球了!他們是站在同一戰線上的,就跟微軟的一樣。

  如果問微軟這幾個人的目的是什么?市場成功了!如果問比爾蓋茨的目的是什么?市場成功了!這里沒有老板跟員工的關系,只是一個教練與隊員的文化。這兩樣產生出來的力量,是舊工業年代那種模式不能相比的。

  聯想集團以前有一個副總經理,記者問他,中國現在遇到了最大的改革問題是什么呢?他說:“是改善企業管理當中的心智模式”。聯想用13年的時間在研究這個問題,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名的品牌。他就是用這“倒三角”的模式,從下到上引發員工的效能、提高效率、增加溝通、改良、改善、學習。最底的人不斷地做引發的工作。

  為什么微軟在這么短時間內能引發這么大力量?
  進了微軟,就會感受他的文化。
  進了聯想,就會感受他的文化。
  這就是關于教練文化。企業教練就是體育教練技術、技巧、方式、原則和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企業教練技術起源于歐美,是歐美流行多年的管理技術,該技術凝聚了歐美企業家進入知識型社會近十幾年的管理智慧,是一套能夠激發企業、員工最好表現,增加效益、達成目標的有效管理技術。專家預測:企業教練于未來數年間將發展成為最熱門乃至最具潛力的新興事業,企業教練是21世紀經理人的嶄新角色。在企業中的具體作用有:第一、清晰員工或團隊的目標,協助訂立業務發展策略,提高管理效益;第二、激發員工的潛能和創意,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沖破思想限制,創造更多的可能性;第三、使員工的心態由被動待命轉變為積極主動,素質得以提升;第四、把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團隊的目標上。

  企業是講求團隊運作的。團隊是一種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組成的正式群體。因此,所有的工作團隊都是群體但只有正式群體才能成為工作團隊。二十幾年前,當沃爾沃、豐田等公司把團隊引入它們的生產過程中時,曾轟動一時,成為新聞熱點,因為當時沒有幾家公司這樣做,F在,情況截然不同了,不采用團隊方式的企業可以成為新聞熱點了。團隊如此盛行,原因何在?事實表明,如果某種工作任務的完成需要多種技能、經驗,那么由團隊來做通常效果比個人好。團隊是組織提高運行效率的可行方式,它有助于組織更好地利用雇員的才能。管理人員發現,在多變的環境中,團隊比傳統的部門結構或其他形式的穩定性群體更靈活,反應更迅速。團隊的最大特點講求目標一致和整體效應,而教練型領導在這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企業的發展從內而言,經由創始人積聚松散個體到擴大群體規模直至組織結構、功能均衡發展的過程。從社會大系統而言,則是隨其進化演變規律呈由波浪式的起伏推動,其主動力源于內部循環供給能量。也就是說,領導人擁有教練、發動團體的能力;管理層擁有教練、發動部屬的能力;員工擁有教練、發動自我的能力,最終形成上中下協調平衡、整體互動的運動態勢,領導人是其主引擎,牽一發而動全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12806.html

相關閱讀: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NLP教練技術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