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母親聽到家里養的小貓痛苦的號叫,她曉得一定又是兒子麥克在玩弄小貓。母親喊著:“麥克,不要再拉扯小貓的尾巴!”“我沒有拉扯它的尾巴,”小男孩頂嘴說:“我只是站在它的尾巴上面,是它自己在拉扯。”當人們想把事情的責任都歸咎給別人時,那樣的心態與麥克的行為沒有什么區別,就像踩在小貓的尾巴上面,卻認為是小貓的錯誤一樣。
在Laura的廣播節目中曾經講述一個案例,有位四十歲的婦人在州立公園慢跑時,在無人區被美洲獅攻擊并且遇害死亡,當即她的家人對州政府提出告訴,認為州政府疏于控制山上獅子的數量,并且沒有標示美洲獅在該區域出沒的警告。值得令人注意的是,她的丈夫不久就停止對州政府的控訴。他解釋到:“芭芭菈與我通常會自我反省、自我負起責任。芭芭菈挑選跑公園的野生區域路線,并且過于深入野生區,沒有適時的折返。我想這應該不是州政府的錯誤,她應該對這件事情負起責任。”我們甚少聽到如此情況的結果!并非討論人們在哪個時機才是應該負責,或是哪個時機不必負責;而是不管我們人生中,所有美好以及所有不好的結果,都是我們自己決定所產生!當能夠明了應該對自己的人生完全地負責時,就會積極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會再去苛責別人,人生就會因此而更加的快樂與健康。
NLP管理教練的思考:
所有外界的事件所引起的情緒體驗與行為結果都源自于個體的評價和認知所形成的信念系統的影響。正如下雨天有人心情郁悶,而有人卻覺得無比浪漫一樣,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只是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主觀體驗將其賦予各種意義和色彩。生活中所有的問題都是關于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所有感受到的效果都是源自內在心理狀態的改變。我們可以看到,當人們講述自己深受委屈、感到受害的事情時,往往會無意識地省略掉自己該負責任的部分,并把焦點集中投向他人應該擔負的責任上,就這樣開始了雙方漫無休止的證明和解釋工作。長時間的抱怨和指責無形之中讓我們被貼上“怨天尤人,無力擔當”的標簽,而我們自己也漸漸地感到內心沒有了力量。這時我們會對環境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而恰恰正是在無能為力的沮喪中,所有可能改變現狀的積極因素都在一點點地與我們擦肩而過。相反地,如果當事情發生以后,我們首先采用“因為我……,所以才……”的問題擁有模式來進行自我對話,也許對話的結尾你會發現“現在的一切,都是因為有我在才成為這個樣子!”文中的小麥克和芭芭拉的丈夫都沒有錯,他們的不同在于面對事件時所關注的焦點不同而已,而生活中關鍵的取舍在于選擇關注哪個焦點能幫助我們積極有效的解決問題。
每一個事件都由問題組成,這些問題包括“我的問題”和“你的問題”,而我們該負責任的是“我自己的問題”。我們說“人能夠給自己制造一個問題,就一定能夠自己解決。”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解鈴還須系鈴人”,這正是我們要對自己的問題負責任的癥結所在:負責任是解決問題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而當我們都開始以負責任的態度去生活,身邊的人也會主動地和你去分擔,找到他的問題,負起他該負的責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12809.html
相關閱讀: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NLP教練技術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