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心態教練的七條定律之平衡定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教練技術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平衡定律

  你可以完成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但你無法做所有事情。

  --威廉?雷?里庇

  平衡是一種心態、一種感覺,不是數學公式。平衡還是一種挑戰、一種共贏、一種更高的追求。生活是動態的、變化的,因此生活的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

  動態平衡

  偉大的教育家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曾用以下的表述對知識和智慧進行了區分:"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隨著智慧的增長而縮減,因為細節會被原則所概括。重要的知識細節將專門在生活中的各種愛好中獲得,但是積極地應用熟知的原則才是大智慧。"上面這段話說的是知識和智慧的一種動態的平衡,而生活中存在著無數的平衡關系,如果我們一一列舉的話,恐怕會汗牛充棟,然而從心態的角度去探討平衡的話,我們會更加清晰,更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現在,我們生活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在事業、家庭、財富、人際上的,同時我們也要擁有情感、精神、健康、時間等重要元素。下面我們給如下八項打一個分,1分=最不滿意,10分=非常滿意。

  1?事業

  2?時間

  3?情感

  4?健康

  5?財富

  6?家庭

  7?人際

  8?精神

  (圖例)然后在(圖例)同心圓中,分別按照各項的得分找出八個點,最后再把八個點連成線,看到好像蜘蛛網一樣的,或半月型,或者其他的形狀出現在大圓中。

  這個圖形能讓你從高空俯視自己的人生。

  你的生命是否旅途波折,曲折不平?

  你的生命是否偏重于某一方面忽略了其他,而使你覺得對自己或其他人有所虧欠?

  生命是一個大的車輪,試想一想,一個不規則的車輪在行駛時總是舉步維艱的。有些人在事業上可以說是很成功,但家庭、人際上卻是一塌糊涂,或者在感情、精神上交了白卷,這樣的生命是否會有遺憾呢?

  又如果這個車輪是很圓的,但圓周卻是很短小的,表示了這個生命雖是均衡發展,但卻向前行進得比較慢,要用更多的力氣才能多走半步,也會因為遠遠達不到自己的期望而感到挫折和氣餒。

  生命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任何一個環節的變化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生態。

  無論是有人抱怨人生路途崎嶇不平,或是覺得是命運不濟,或者也有健步如飛、風光無限的時候,無論怎樣一切都源自你的生命之輪。我們的生活和這個輪盤上顯示的一模一樣。

  所以,通過上面的練習你知道"動態平衡"不是一個概念,也不是一個標尺,平衡與否其實都在你的內心,只有你才知道答案,也只有你才能最終實現自己人生的"動態平衡"。

  站高一線

  要獲得精彩的人生,做到"動態平衡"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這種平衡絕不是僅靠技巧能完成的,它是源于心態。這樣說很多人不能明白,讓你想象你面前是一個天平,左右兩邊需要靠砝碼來完成平衡,而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無法衡量的東西,所以技巧和方法難以實現這個愿望。如果這個天平出現在你的心里,那么更不能靠技巧來平衡。然而,靠心態如何來平衡呢?如果你的立場是站在某一邊的話,你也很難去平衡,因為你不能做到中立,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可以真正的實現心態的平衡,就是--站高一線。站高一線就是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客觀、中立的來看自己。

  在心態教練中,要實現"動態平衡"需要解決下面三個平衡關系。

  首先是--信念和目標的平衡。如果你的信念和目標是不平衡的,你根本不可能獲得最佳的結果。一方面要很清晰、很真實的看清自己的信念;另一方確立的目標要可達到,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一個發生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完全可以說明這個平衡。

  一位女士,在北京機場登機前買了一袋餅干,然后在候機區找了個位置坐下,旁邊是一位正在看書的男士,當她坐下的時候那位男士很客氣地向她點頭示意,并挪了挪身邊的東西。過了一會兒,這位女士餓了想吃點東西,于是在她和男士中間的行李上找出了一袋餅干開始吃,這時那位男士也把注意力從書上轉到了餅干上,當她拿起第一塊餅干時,那位男士做了一件極為讓她驚訝的事情。他竟然也拿起一塊餅干吃。

  當女士吃第二塊的時候,那個男人竟然厚顏無恥的又拿了一塊吃。過了一會兒,女士拿了第三塊餅干,那位男士默默微笑著再拿一塊?傊灰砍砸粔K,男士肯定拿一塊,這樣你來我往,最后袋里剩下最后一塊了。這時,那個男人毫不猶豫的拿起最后這塊餅干,把它掰成兩半,微笑著把一半遞給了女士,把另一半一口給吃了,然后禮貌的又向女士點點頭起身走了。女士接過半塊餅干,狠狠地瞪了對方一眼,她簡直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無恥的人。這時,她也要上飛機了,她馬上整理了一下行李,突然她發現,她的方便袋里竟然還有一包餅干,而她的方便袋跟剛才那個男人的都是一樣買商品送的,此時,她恍然大悟,原來她吃的餅干是那個男人的!

  從中可以想象,那個女士是多么的懊悔!她當時如何看待那個男人,就會如何看待現在的自己,180度巨大的反差,讓她能真正領略人內心的修為有多重要。通常,人們認為"我平時不需要對自己有什么要求,而真正開始要追求什么目標時,再要求自己也來的及!"這種想法毒害了很多人。人有什么樣的信念和態度就會得到什么結果,當你的信念和心態不恰當的時候,結果一定不是最好的,甚至是很糟糕的!生活中,我們可能經歷成長的痛苦、事業的挫折、判斷的錯誤,但還無法發現造成這些的假設前提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一個人的信念系統和目標不保持平衡、一致的話,一定會出現故事中那位女士類似的情況。女士的問題出在這個平衡中的第一點,沒有看清自己的信念,所以,導致結果發生。而第二點,故事中女士的目標是可達到的,就是友好、和諧的與人相處。

  其次要做到"動態平衡",就要做到--行為和客觀規律的平衡。每個人做事的方法有千萬種,任何一種都有可能實現目標,拿到成果,然而違反客觀規律的行為不但不會讓你做到最好,而且有可能前功盡棄。

  這里指的客觀規律是廣義的說法,它包括法律、道德、人際關系的規律和一些自然、科學規律。舉個例子:我在做教練過程中,一個學員跟我說"教練我很苦惱!我團隊里的骨干都要求辭職,我培養了他們好幾年,把自己的經驗全教給他們,但是他們還不滿意!"我就開始教練他,他很開放,最終我們挖掘到"其實他的員工離開都不是上面他說的這些,而是年底分紅利的時候,他作為老板故意隱瞞了實際盈利的利潤,所以,員工都紛紛要求辭職。"這個案例里很典型的就是同時破壞了兩個平衡,第一,老板的行為和規律是不符的,他的行為不誠實,不符合人與人互相誠信的規律,造成行為和客觀規律不平衡;第二,他的信念和目標也是不平衡的,他的信念里看他和員工是不平等的,而他的目標卻想員工要平等的回報他。所以事與愿違,結果必然發生。

  在平衡定律里面,就好像人類違反自然規律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懲罰一樣,每個人的行為不遵守社會的做事準則,肯定會有一種不平衡的力量會反彈回來。

  最后一點--就是選擇和結果的平衡。人生做什么樣的選擇就會什么樣的結果,而且當你做選擇的時候,你的潛意識已經把你的一切資源輸入了所選擇事物的密碼,你的注意力也會向這個方向轉移。你做選擇的決心有多大,你最終拿到的成果就有多豐盛。生活中常見的不平衡,一種是你沒做此選擇,而當別人拿到成果時,你又不接受自己,盲目去羨慕別人;另一種是大家一起選擇,而別人比你的決心大,成果自然要好,而你卻不甘心落后,執著的實質是一種嫉妒。

  平衡定律的實質是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先放下選擇的原因不去談,只談選擇之后,面對結果的心態,決定你是否平衡,而這種平衡同樣需要站高一線。

  一家世界500強的企業,面試招聘來的員工,題目是這樣的: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你開著一輛紅色的跑車經過一個汽車站,車站上有三個人,一個是你一生中心儀已久的女人,一個是救過你命的醫生,還有一個生命垂危的老人,你的車除了司機之外只能允許一個人上車,你怎么辦?……回答的結果無外乎下面幾種:大部分人說讓老人上車;一部分不同意見的說"讓醫生上車";還有一些人說"我要心儀的女人上車";也有一種說"我下車陪我心儀的女人,讓醫生開車拉著老人去搶救!"

  大家選擇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回答完的結果也一定不同。我們不想從誰更聰明的角度去探討這個問題,只想看選擇和結果之間是否平衡?實際上,這就是任何一個考試中的A、B、C、D四個答案,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而你的選擇比答案更重要。選A"老人上車"的聽到其他的結果,很容易對醫生內疚、對美女遺憾、對最后的結果嫉妒又羨慕;選B"醫生上車"的,很容易對老人內疚、對美女遺憾、對最后的答案佩服;選C"女人上車"的,很容易對老人和醫生內疚,對最后的結果驚嘆;而選D的會自豪和快樂!因為它是勇氣和智慧的結晶!

  實質上,A、B、C、D還代表生活中四種不同的人,前三種人都是平常身邊的普通人,大家只是偏好不同所以做事的選擇不同,不過他們都是懶得動腦,靠自然反應的人。選A的人是真有同情心或者是假冒的偽君子;選B的人是知恩圖報的人,我本善良;選C的人是及時行樂、我行我素的性情中人。不管是哪種選擇,總之他們三種人容易出現行為和結果的不平衡,他們會抱怨、會不滿、會指責,因為他們始終都不愿意站高一線,在挑戰中追求新的更高層次的平衡。只有D才是人群中出色的一類,他們不回避自身的需要,也愿意真誠付出給別人,結果人生自然會精彩紛呈。

  這一章我們所說的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不是平時那種狹義的利益交換,或者互相斗氣、你輸我贏,也不是以機械或數學的方式找到一個"平衡點",而是一種平和地看待生活的態度。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對《孫子兵法》頗有研究,更可貴的是他總結出一套閃光的思想,他說"一般人講謀略都是小謀略,都是講如何通過勾心斗角戰勝別人。而真正的'謀略'不是為了打敗對方,而是為了'求和',大家都會贏,才叫"共贏"。其實,勝負是毫無意義的,雖勝猶敗,因為你勝了就是一種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一定會引發對方下一輪的反撲與斗爭,所以,只有和平才是謀略的最高境界。"

  真正的謀略是你快樂的時候,別人也快樂,這樣快樂可以更多。生活本來就可以更精彩的,努力和付出過程中暫時的"不平衡",是為了能在更高層面上獲得新的平衡。

  平衡就像穩穩地站在沖浪板上,任憑風高浪大,任憑海水打在你的臉上;

  平衡就像駕駛著汽艇,在淺灘和急流中自如穿行;

  平衡就是準確到位地完成一套復雜的動作,既像奧運會高山跳臺滑雪運動員那樣幽雅敏捷、勇敢無畏,又像太極大師那樣穩如泰山;

  平衡是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平衡不需要取舍,平衡是兩全齊美,是共榮共贏。

  陰陽互補

  立天之道日陰與陽。

  --《易經》

  心態上的"動態平衡"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一脈相承。所謂天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不斷發展變化的規律,陰陽互補是主要的特征,就像日出日落、四季循環、晝夜交替、陰晴雨雪等。人也是一樣,陰代表陰柔之美,而陽代表的是陽剛之氣,東方文化尤其強調,要成為一個完善的人,就要"能屈能伸、能文能武、能上能下、能進能退……"適者生存,這是一種生存策略,陰陽兩種氣場缺一不可。

  在心態教練理論中,陰代表--愛,陽代表--目標。多年教練的實踐讓我對這個觀點體驗尤其深刻,很多時候一些教練執著于追求成果的時候,表現的非常陽剛。而陰柔之美就是要在挑戰的同時,關心和體貼對方的需求,能從大愛的角度支持和推動每個人的成長,能放下浮躁的心去聽到和看到更多的東西。就像炎熱的天氣太久了就會發生旱災,下點雨才能風調雨順一樣;而雨下久了也不行,需要多些好天氣,不然也會出現洪澇災害。

  《易經》的八卦中有"乾和坤"兩卦,它們也是一種互補和平衡的關系。"乾卦"指天,代表陽剛、主宰、領導、剛強、果斷、蓬勃向上、無限伸展等;"坤卦"指地,代表陰柔、服從、謹慎、細致、知足、平和等。天地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在陰陽的平衡變換中推動出世界發展的軌跡。非常著名的《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作者吉姆?柯林斯借用中國的太極圖來說明卓越企業的"恪守"與"改變"。(如圖)卓越的企業"恪守"的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的目標;"改變"的是具體的小目標、策略和運營模式。同樣是一種發展的平衡。

  (圖例)

  凡事都有兩面,只看一面就容易走向偏激。一個寓言中,謠言和贊美賽跑,每次總是謠言獲勝,什么原因呢?一調查發現,觀眾特別支持謠言,而很少有人支持贊美。因為我們生活中許多人都不喜歡贊美別人,而是喜歡挑剔別人的毛病。所以,要創造一個積極、關愛、共贏的環境同樣需要"動態的平衡"。

  企業的用人機制和培養人才的過程,也需要遵循平衡定律,才能達到合理的搭配,互補與融合。

  例如,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和CEO鮑爾默就是很好的互補關系,而且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一個計算機天才,為人精明、縝密、理性,做事精打細算,據說比爾?蓋茨只要看一眼程序代碼就知道里面有什么錯誤;而鮑爾默則是只要看一眼產品就能預測到市場行情的營銷大師,他激情、活力四射、極具感染力,做事大刀闊斧。當微軟還只有30名員工的時候,他們就因為擴大隊伍還是節約開支爭的面紅耳赤,發展的過程中在策略上他們也是各不相讓、又互相包容,他們在互相關系的"動態平衡"中頻頻創造奇跡。蓋茨后來回憶說"我們兩個經歷了嚴峻的考驗和磨合,鮑爾默在微軟的擴展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而鮑爾默則以拒絕出售公司股票而出名,在微軟股票漲到最高峰的時候,一位華爾街的記者問他為什么不拋售股票,他回答:"事情的真相是我熱愛這家公司,我和蓋茨的關系就像'婚姻',彼此都在證明自己的忠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12949.html

相關閱讀:NLP教練技術
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