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找到了路,就不怕路遠!
--馬克思
愿景是什么?前面我們提到的"生命藍圖"和"清晰具體的人生理想"就是"愿景"。愿景像一個指南針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同樣愿景的大小也決定了人生的格局。
從管理的角度解讀《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加上白龍馬是一個團隊。唐僧作為團隊的領袖,論本事是最差的,但他卻是整個團隊中目標感最強的,對愿景最清晰、最執著的那個人!段饔斡洝分羞@個團隊實現愿景的過程可謂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我們多次看到,在團隊遇到困難時,有的受不了委屈出走了,如孫悟空多次回花果山;有的禁不住誘惑開小差了,如豬八戒招親;也有的時候團隊還會出現要解散的危機,如四人意見不統一,產生矛盾和沖突。最后每次都是團隊的領袖唐僧立場堅定,感召大家不斷清晰目標、自律堅持,才讓團隊屢次化解危機,在曲折中不斷前進。這個團隊開始出發前,樹立的共同愿景是足夠遠大的,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美好愿望相對每次的磨難來說,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每次當團隊所有成員的心一回到"西天取經"的愿景上時,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歷盡磨難!終成正果!
《西游記》之所以有價值,正是因為作者用神話的寓言,向人們揭示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人生真諦!意思就是說"人生要實現理想所有的磨難和自我超越的痛苦在所難免,必須要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堅持遠大的理想決不動搖,才能如愿以償"。理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水滸傳》的例子恰好與《西游記》相反。梁山好漢們也提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團隊口號,但是包括宋江在內的好漢們的愿景并不清晰,"替天行道"究竟指什么?是"建設一個新世界"還是"推翻封建統治"或是其他什么?并沒有一個清晰的共同愿景,所以他們的行動都只是一些被動的反抗行動,旨在打擊貪官污吏,打擊惡霸地主,反抗壓迫,為民報仇。當他們的驅動力來自反抗壓迫時,他們就在打擊祝家莊、曾頭市的地方武裝時,顯得干脆徹底?墒且坏┑搅苏嬲f的秩序對抗時,他們卻開始有所保留了,開始動搖了。雖然好漢們有著"生死相托,吉兇相救,患難相扶"、"論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的共同價值觀,但這些只能是"團伙"的價值觀,不能成為"團隊"的價值觀。最終還是在"忠義"觀念的滲透下瓦解,選擇了妥協和投降之路。梁山眾人的努力一度動搖了宋朝政府的統治,然而并不像劉邦、朱元璋等農民起義一樣取得成功!方向不清、愿景不明,最終釀成了這次起義失敗的結局。
成功的道路是殊途同歸,失敗的故事也可以用來學習!在教練過程中,我們通常會發現,有的客戶表現得很積極,也很認真地制訂了目標,做了一段時間,實現了一些小目標就不再有動力向前走了,可是自己卻總感覺找不到原因出在那里?換句話就是--"迷茫"。生活中這樣的人,大有人在。其實,"迷茫"不過是一種選擇,一種借口。危險的地方,就在于"迷茫"久了,就成了真的"迷茫"了,連自己都救不了自己了。
人一旦對于目標沒有動力,或者"迷茫"的時候,關鍵原因就要看目標來自于那里?目標背后的理想到底是什么?說到這里,我們不妨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人的理想!最基本的五層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前面的兩個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物質需求,后面的三項屬于精神需求。有的人會注重物質需求,有的人會注重精神需求,也有的人兩樣都會達到一個平衡,讓自己活的更充實!追求需求滿足的過程很像爬山,我們根據不同的表現歸納出三種類型的人:一種是剛開始向山上爬遇到困難就自動放棄的,我們叫做"放棄者";另一種是爬到半山腰就滿足了,原地休息,不再爬了!我們叫做"半途而廢者";還有一種就是終生都在為人生的頂峰--最高理想而努力攀登的人,他們有句話叫"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我們稱他們為"攀登者"。"放棄者"大多只注重底層的物質需求,并且對自己并沒什么要求,意向也不強烈!僥幸能成功就成功,遇到困難就自動放棄;"半途而廢者"有人生理想,但不完整也不遠大,努力拼搏一段時間,"差不多就行了!"這是他們常說的;而"攀登者"都是愿意負擔起人生使命的人,他們的理想和愿景清晰而遠大,他們的生命藍圖是由具體的目標和完整的計劃組成的,他們堅持理想!自我超越!勇于挑戰!有持久的動力和激情!他們的人生經歷豐富多彩,并最終邁入成功者的行列。"攀登者"通常就是我們說的社會中的那20%的成功者,而前兩者也就自然成了80%平庸的人。
從宏觀看,影響你樹立人生理想和目標的,有內在和外在兩種不同的驅動力,基于不同的驅動力原因,結果也不一樣:
第一種是外在驅動力--基于別人的反映,第二種和第三種是內在驅動力--基于需求和價值。
基于別人的反映,會做一下子,被人認可了就失去動力了;
基于自己的需求,會做一陣子,需求滿足了就失去動力了;
基于生命的價值,會做一輩子,只要生命不止就會奮斗不息,心中永遠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周總理在南開中學上學的時候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價值觀,所以他一生為中華民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人生的每個目標有沒有意義,要取決于是否與自己的理想和諧統一?
而整個人生有沒有意義就要取決于你是否在為自己的最高價值而活?
你的愿景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
清晰目標六步法
成功就是逐漸實現有價值的理想。
--厄爾?南丁格爾
教練給客戶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三只獵狗追一只土撥鼠,土撥鼠鉆進了一個樹洞。這個樹洞只有一個出口,可不一會兒,嗖地從洞中竄出一只兔子,兔子一看到獵狗魂飛膽喪,情急之下兔子奔跑中爬上一棵大樹,然而在樹上,兔子卻沒站穩,掉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的三只獵狗,最后兔子跑掉了。
然而教練問:聽了這個故事你發現了什么?馬上有客戶說:兔子根本不會爬樹!有的說:一只兔子怎么可能一下子砸暈三只獵狗?教練問:還有呢?一時沒有人再回答。停了一陣,教練才說: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你們還沒有提出來--土撥鼠在哪里?
在教練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要提到"清晰目標",那是因為光有目標是不夠的,還要清晰化、具體化才有效。因為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被途中的新情況分散了注意力,或是走上了岔道,或者停了下來,或者竟然放棄了原來的目標。所以教練經常會問一個問題--你的目標到底是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12988.html
相關閱讀: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NLP教練技術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