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是沒有既定的答案的,所做的就是引導當事人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從中發現屬于自己的答案。
不同于心理醫生
我在從事心態教練的過程中,經常發現一些學員介紹別人來上課,專門找一些好像有心理問題的人,我問他們什么原因,他們說"心態教練,就是有心理問題才來讓你們教練!"我聽了之后哭笑不得。
心態教練是針對人的心態做教練,但是教練并非心理醫生,不是心理有問題時才找到教練來醫治。教練的所作所為是針對你的目標,調整你的心態,鎖定你的成果;而人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醫生和心理治療才能專門醫治。
現代人生活壓力不斷增大,而且壓力的種類和程度嚴重超出了正常人的負荷,導致心理疾病的概率越來越大。心理疾病一般是因為過去的經歷和創傷,導致了人信念的扭曲,有些想法明顯不同于正常人,繼而在情緒和行為上出現偏差。心理治療的手段很多時候是理清過去不愉快的經歷,消除心理上的障礙,幫助病人在心理上恢復健康。心理治療是一種專業,需要接受過心理治療方面專業訓練的人士方可勝任。
心態教練不同于心理醫生,他只會面對正常人。教練過程也不同于心理治療,他不會平復你的情緒,而是讓你自己學習管理情緒。
不同于教師
教師使人缺乏的知識越增越多;教練使人多余的干擾越減越少。
教師傳授知識、概念及技術,將一套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教給他人,是一個知識傳遞和搬運的過程。所以,教師一定要精通、掌握某一領域內的知識和技能,有東西給別人去傳遞和搬運。
教練不是傳授給人知識和技能,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教練在知識和技能上不如被教練者。就像田徑教練馬俊仁在跑道上的成績肯定不如他的運動員一樣,但他也能培養出世界冠軍。專業的心態教練面對被教練者,是讓他自己學習關于自己身上的東西,看到關于自己的優點、缺點、盲點、甚至特點之后,可以有一個選擇!--就是選擇一套最佳方案達到你所要的目標!同時教練會提醒你善用你的資源,發揮你的優點,協助你制訂目標并達成目標。過程中教練在場外吶喊激勵,在中場休息的時間對你的心態加以調整。當然,教練不一定需要成為內行,但必須要清楚地知道整個游戲規則,知道如何會贏!
在教練看來,知識和技術是重要的,但往往多數時候人之所以表現不盡人意,不是知識技能的缺少,而是因為沒有正確的動機和積極的態度。就像2000年悉尼奧運會乒乓球男單冠亞軍決賽,孔令輝對陣瑞典老將瓦爾德內爾時,最后一局打到最后一個球,場上成績為平局的時候群情激昂,大家都感到緊張而興奮!此刻,比的更多的不是球技,而是心理素質。這種心理素質不是現場才有的,而是靠平時體驗式學習磨練出來的!如果排除世界大賽這種偶然性,我們平時工作的心態和心理素質同樣也決定了個人的前途和命運。俗話說"事在人為",其實事沒變,只是人變了!人的態度變了!結果自然不同!仔細想來,每個人也都有過不同心態下處理事情結果不同的體驗。因此,心態和知識都重要,沒有誰高誰低!只是要提升不同的部分可以區別選擇教練或老師。
當一個人把面對事物的動機和態度調整到最佳狀態時,你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就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教練不是保姆
"教練不是保姆"這句話在做教練的過程是經常說的。因為學員很容易就把你當成是給方法的保姆,問你"我該怎么辦?"或者說"教練你能不能幫我跟對方談談?""你能不能幫我感召他呢?""我老公他怎么怎么樣我該如何呢?"……或者跟教練撒嬌,我沒做到是有什么原因。這些理由教練都不會被收買的!
教練不是保姆有兩層含義:第一教練不會幫你做;第二教練更不會對你沒要求,給你提供舒適和學業的安全空間!保姆會給你提供周到的服務,甚至照顧你安慰你,惟恐照顧不周。但教練往往是"不講情面"的,教練始終保持中立,當被教練對象心態出現偏差,或者偏離目標時,教練會不客氣地甚至是"無情的"回應被教練者,有時讓當事人很不舒服。教練知道什么時候需要激勵對方,什么時候需要像鏡子一樣讓對方面對真相,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對方達到目標,不會在心態上誤入歧途。
有個故事說:甲乙兩人放牛,他們各自讓牛吃草,結果兩人的牛都走失了。問甲為何走失了牛,甲說因為看書識字。問乙為放丟了牛,乙說玩牌賭錢。他們兩個人做的事,按世俗的觀點,甲情有可原,乙應該受到批評?墒亲鳛樾膽B教練就要區分:無論好心歹心,其結果都是一樣失去了牛。由此看出,做教練有時會超越世俗的界限去要求被教練者,看似有些殘酷、不近人情!教練會要求你在心智上走出安全空間,跳出常理下的局限,去超越、去突破和成長!過程有可能會很痛苦!會不舒服!而不是像保姆一樣為你服務,讓你活在相對安全和舒適的空間里面!這正是教練和保姆二者相悖的地方!
教練不是哥們兒
教練與被教練者心態上是平等的,教練的過程是屬于學習的范疇。教練不能有"高人一等"或"我要搞掂你"的念頭。教練需要認真聆聽被教練者的需求,用心支持被教練者走出信念的誤區,檢視對方的行動,真誠分享對方成功的喜悅,慶祝他取得的成果。教練支持被教練者追求卓越、并不斷突破。
同時,教練與被教練者又要保持適度的距離。一個人可以將工作和生活中的煩惱向哥們兒傾訴,但他并不一定是想從哥們兒那里得到答案,只是找個傾訴的對象。哥們兒也可能會同情對方的感受,安慰你、同情你,甚至跟你一起發泄。而教練不是被教練者的垃圾桶,不會像普通人一樣,接受你無休止的情緒和抱怨,教練會在適當的時候叫停!--"STOP!"使對方的故事、情緒中斷,讓對方從消極情緒中跳出來,從而清晰自己要去的方向。
"哥們兒"這個詞很容易和義氣聯系起來,而心態教練則是基于中立的角度講話。哥們兒經常是脾氣相投、愛好相近,彼此喜歡對方;而教練對人是一種大愛,是人與人之間善良、真誠的愛,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能支持到你,愛不需要理由!做教練的過程中永遠需要的是大我,反而要放下小我,喜不喜歡、投不投緣并不重要!這一點對職業教練非常重要!
無論是教練還是學員之間,掉進哥們兒義氣當中,很難挑戰和支持別人去成長。
教練不是法官
教練是不會給被教練者分辨對錯的,分辨對錯只能增強人的固執,是沒有意義的。許多人做事情的出發點都是要證明"我是對的",然而在教練看來,如果對目標無益,有道理也是枉然。
對于教練來說,效果才是硬道理。
世界500強的企業管理者都接受過一項訓練--超越對錯!關于對錯的爭辯,好像盲人摸象的故事里,有的盲人說大象像扇子,有的說大象是一堵墻,有的說它像一個梭鏢……生活中我們雖然睜著眼睛,如果你的信念上有盲區的話,你就像一個睜著眼睛的盲人一樣!同樣看不到真相!我們在訓練中做過這樣一個練習,拿出一個一圓錢的硬幣,讓四個學員分別站在四個方向,面對硬幣字的一面就喊"字",背面的就喊"背兒",兩邊的就喊"一條線",大家亂哄哄的一起喊,喊完之后問大家誰對?誰錯呢?回答是"都對!"那么,你們生活中為什么總是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呢?……每個人都面帶愧色,沒人出聲。
有記者采訪過一個世界500強的CEO,問他"拋開對錯看問題對你們有什么價值呢?"他回答說"堅持對錯是創新的大敵,也會因此扼殺了員工的工作熱情!"教練也同樣要激發被教練者的激情,所以教練也不會執著于對與錯,在教練眼里世界上除了科學和自然規律之外,只有法律和道德是有對錯,其他的都可以基于目標去超越!
教練雖然不是法官,但是教練絕不會放過在錯誤中的學習機會。教練的信念是--"錯誤的惟一價值就是可以用來學習",他們不會因為錯誤去指責,也不會因為錯誤去埋怨,他會讓被教練者面對錯誤中的差距去學習和發現,因此錯誤并不可怕,錯誤可以幫助我們成長。
法官和教練他們相同的地方都是公正、公平、公開的。不同的是法官關注你過去的行為和結果,而教練關注你現在的心態和未來的目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13009.html
相關閱讀: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NLP教練技術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