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整理一篇講稿,講稿里的一篇故事驗證NLP里的一個基本假設:
每個人都擁有他所需要的資源
同時,這也提醒我們NLP的原則是用一個新的,我們要的學習,去取代一個我們不要的.
套用班德勒的說法,就是否定句只存在文法里面,大腦里沒有否定句.
有一個很有名的企業教練,他寫過一本書叫做工作的內心戲(The Inner Game of Work)臺灣有出這本書叫做工作學習地圖。,他原本是一個大學講師,后來覺得想休息一陣子,休息時又沒事干,覺得無聊,他曾經是網球職業選手,于是就找了一份兼職的網球教練工作,又可以運動,又可以有點收入。
他發現很多教練教學生時,不段提醒他,不要這樣,不要那樣,你又犯了老毛病了,而學生呢?一次又一次得到教練要的結果,就是不斷的犯錯。
他決定只教學生正確的做法,只提醒學生做正確的做法,而在他教練的時候,只給正確做法的提示。
這使得他的學生練習成果非常好,他的學生越來越多,后來成為很有名的教練,他甚至成為企業的教練。
這是他在上課的時候現場發生的示范的故事:
有一個職業選手想要改善他反手拍的技巧,提摩西請他上臺來示范。
這個選手在場示范他的問題,他的示范非常的精確,他完全知道他的問題在哪里。
他站在網子旁,表演球突然間往他左手邊來的時候,他會心里想:“糟了,這個球往我的要害來”,然后,他擊球的時候,他的手必就在胸口的正前方,他整個上半身往后仰,臉上露出恐懼的表情。
提摩西觀察了幾次,請他回到網子邊。然后對他說:“你說的沒錯,這是我看過最保守的反手拍,但是,我不知道你要的有什么不同?”
那個人想開口說,但是提摩西制止他,說:“我是一個眼見為憑的人,你可不可以做給我看?”
于是那個人開始擺姿勢,提摩西開始丟球給他,然后那個人就反手拍把球擊回來。每一次他擊完球,提摩西就問他:“這是你希望的嗎?”那個人就搖搖頭說:“不是。”
這個人連續說了幾次不是,同時不斷的修正他擊球的技巧,那個回擊的球也越來越有力,終于他開始說:“提摩西,比較像這個樣子”。然后連續擊出幾次氣勢驚人的反手拍。場邊開始響起一片拍手喝采聲。
提摩西開玩笑的對他說:“我懂了,這就是你要的方式—可惜你現在做不到!”
然后丟球給他,對方擊球的姿勢果然又變得很保守。
當提摩西說:“這就是你現在的打法,那你希望自己怎么打?”然后丟球給他,他擊球就變得強勁而有力。
你怎么想,你就得到什么結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15856.html
相關閱讀:NLP教練技術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