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的兩位始祖理查德·班德勒與約翰·葛林德于1973年去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研究米爾頓·埃瑞克森的催眠療法。隨后編著兩本在催眠治療界很有地位的書籍《Patterns of Hypnotic Techniques of Milton H.Erickson,M.D.Volume I and II》,其內容包括了影響力強大的提示語言模式。
提示語言模式的目的是與對方的潛意識溝通,把訊息直接讓對方潛意識接受,或是引導它抽出一些在意識控制范圍內不能提取的資料。以下是一些常見提示語言模式:
1.“先跟后帶”的說話模式
先說出你觀察到的對方可以核證的行為,再把他帶至你想引導他做的行為上。繼續運用“先跟后帶”的說話模式,把受導者帶至你想讓他做的行為上。剛才“帶”的指示,現在已成為“跟”的事實。
2.“引導式”的用詞
(1)“但是”轉為“同時”。
(2)“如果”轉為“當”。
(3)“不能”轉為“不會”。
3.“時間式”的用詞
例子:“我不會游泳。” 化解:“你是說到現在為止你還未學會游泳?”
“是啊,沒有辦法。” 化解:“你是指你知道的辦法都不有效果?”
4.“隱藏指令式”的用詞
(1)隱藏建議
例子:“我在想如果你……會有怎樣更舒服的感覺。”
(2)反面的建議
例子:“直到你感到足夠舒服,才需要張開眼睛。”
(3)隱藏指令。
例子:“你一面聽這柔和的音樂,一面感覺自己的身體更放松。”
5.“雙刃式”的用詞
例子:“你想現在開始還是喝完這杯水再開始?”
……
所有的模式看起來似乎是在咬文嚼字,同時我們也知道很多時候我們要有效的溝通,不得不適當的“咬文嚼字”。
當然,剛開始的時候,要時刻留意人們的這些模式或運用這些模式還是有些別扭,所以,當我們不斷的練習之后,自然就能“熟能生巧”。正如學習騎自行車一樣,開始要摔幾下是必然的,后來就不需要有意的留意如何騎,而會成為潛意識的一種技能。
各種溝通技能也一樣,對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2525.html
相關閱讀: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NLP教練技術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