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珍尼亞·薩提亞 (VirginiaSatir, 1916—1988年) 是舉世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也是美國家庭治療 (Family Therapy)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療師,從上世紀50年代起已居于領導地位,向來被視為家庭治療的先驅,甚至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
薩提亞所創立的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是當今世界上極負盛名的家庭治療流派。其中,家庭重塑是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的核心技術之一,家庭重塑關注的是如何幫助個人從以前家庭經歷的“陰霾”中蛻變出一個更有力量的生命。治療方式是通過設立情景、發展演員陣容、雕塑及結束等過程將個體在家庭中曾經歷的“情境”生動地展現出來,陪伴個體重新面對那些情景,學會用新的方式對待來自家庭的影響,從而達到改變的目標。
瑪利亞·葛莫利博士是薩提亞女士的同事、知己、密友,她與薩提亞女士一起工作學習了20余年,如今已是享譽全球的家庭治療大師,斃麃·葛莫利出生于匈牙利,1948年在布達佩斯取得經濟學位,1966年在加拿大蒙尼拓跋大學取得社會工作學碩士, 1979年成為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的臨床會員。1981年擔任薩提亞國際網絡中心專聘導師及資深課程訓練師,1990年創辦了蒙尼拓跋薩提亞專業發展中心,斃麃·葛莫利常年在在加拿大、美國、歐洲、南美、香港、臺灣、泰國、澳洲及東歐等國家和地區從事教導及示范薩提亞模式的工作。
薩提亞模式在中國內地的發展時間只有短短的3年,但成果已經十分顯著。今年的 11月份,已經86歲高齡的瑪利亞·葛莫利博士再次來到北京,為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心理專家和薩提亞模式的愛好者們授課,讓更多的人初步或更加深入地了解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在繁忙的教學之余,精神矍鑠、思維敏捷的瑪利亞·葛莫利博士接受了本報的采訪,對有關薩提亞模式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希望這些內容能對愿意了解薩提亞模式和瑪利亞·葛莫利的人有一些幫助。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認為現在世界上有心理問題的人是否變得越來越多?
葛莫利博士(以下簡稱葛):我認為世界上有心理問題的人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只是以前沒有專門的心理治療師去給他們解決問題,這些人只能把問題說給親近的朋友聽一聽。19世紀,弗洛伊德發展了他的心理學理論,現在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論,有了問題也可以去找專業的心理治療師咨詢。
記:為什么現在有心理問題變得如此的普遍?
葛:主要是因為生活在當今這個社會非常的不容易,有很多壓力,這個社會在不斷地改變和發展,以前做媽媽是不需要工作的,但現在需要;50年前幾乎沒有夫妻會離婚,但現在變得很普遍。而且,如今的人們對自己小孩的期待很高,對自己的要求則更高,尤其是在當今的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給了許多人前所未有的機會,他們渴望自身成長和發展,所以壓力更大,也由此產生了許多心理方面的問題。
記: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心理治療起步較晚,它能夠趕上發達國家的腳步么?薩提亞模式在中國發展得如何?
葛:在西方國家,1950年以前精神分析的發展來自于弗羅伊德的理論,但當時也只是些個人的輔導。在上世紀50年代后,幾個人發覺,如果一個人是在一種社會關系里出了問題,那么就需要把這種關系找尋出來,一起做心理輔導。比如,以前哪個孩子出了問題,輔導就只會單獨地對這個孩子進行,而現在再做輔導時就會把媽媽一起找過來。他們繼續發展了家庭治療、夫妻治療和個人輔導,它們之間都是有關系的。在亞洲,整個心理學領域發展得很快,因為北美洲50年來發展的成果都可以被借用。
薩提亞模式在20年前就開始在香港地區普及,雖然在內地近3年才開始普及,但發展得非?欤F在中國除了廣州的薩提亞學院總部外,還在北京、上海、武漢、香港四地設有分部。更讓人高興的是,中國的很多心理治療師對薩提亞模式很有興趣,他們愿意讀書,愿意學習,也學得很快。
記:薩提亞模式有一個中心理念就是它是適合所有人群的,為什么會這樣說?
葛:薩提亞女士發展這個理論的時候,調查了幾千個人,她在全世界與不同的人工作,在不同的人群里努力尋找出他們行為中的普遍性,薩提亞模式是一個從人群中逐漸發展出來的理論。雖然人與人之間有膚色、文化、語言等種種差異,但感受是相同的。比如,當你感到悲傷時,也許原因不一樣,但悲傷的感覺卻是一樣的。就像小朋友都愛他們的父母,每個人都恐懼死亡,這些都是有普遍性的東西。正因為薩提亞模式傳授給人們的是一個普遍性的東西,所以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運用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記:在中國的一些古老學派,如儒家等學派中,講求的是不借助外力而憑借自身的修煉來完善自我,這和薩提亞家的庭治療模式相矛盾,對于這一點您怎樣看?
葛:這是一個好問題,一些人在家庭成長的過程中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但很多人則不能。這些人有改善自身問題的意愿,但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做。薩提亞模式就是幫助這些不知該如何檢討、反省自身的朋友來反思自己。在他們覺得只依靠自身的能力無法解決問題時就可以來找我們幫忙。另外,這些人還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而薩提亞模式就是幫助他們去重新嘗試著欣賞和相信自己,告訴自己該如何做。
記:您如何在86歲的年紀依然保持如此充沛的體力?教學以外的休閑時光您喜歡如何度過呢?
葛:我將我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我從工作和我的學生那里汲取力量并按照我的價值觀來生活,這就是薩提亞模式里面所講的一致性原則:我說我想說的話,做我想做的事,選擇適合我的生活方式。
我的空閑時間并不很多,所以我通常習慣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享受生活。我一般會先與家人待上一段時間,然后去其他國家探望我的朋友,我們一起去看電影,看戲劇,這次我在北京看了越劇《游園驚夢》,我非常喜歡。另外,我還要批改學員們的功課,在家里進行心理輔導工作,我的休閑時間也總是被安排得滿滿的。
記:未來一段時間您的工作重點在哪里?會再次來到中國么?
葛:明年我還會到亞洲的很多國家和地區講學,以前我經常還要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地講學,但現在僅亞洲地區的事情就已經很多了,所以去其它地方的時間變得很少。我很喜歡中國,有機會時一定會經常來這里。
對薩提亞模式感興趣的讀者還可以通過閱讀一些與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有關的書籍來增進對薩提亞模式的了解。
心理測試
等車姿勢透露職場心理
每天上下班,你都會飽嘗等車和擠車之苦,而可能你已經等了好久,也沒見到你所等的公共汽車的影子。這時的你會采取下面哪一種等車的姿勢?
1.把手放在背后,或是不斷地看手表。
2.把手插在口袋里。
3.雙腿交叉地站著。
4.找一面墻靠著。
測試結果:
選1.不適合耍心機
你是一個企圖心很強的人,又不太會掩飾。你很講求效率和成效,一想到什么事,就要立即做到才行。這樣的個性,在你的臉上表現無遺,所以你也是一個不適合耍心機的人。有些“血淋淋”的斗爭,其實你并不喜歡,但因為怕別人的閑言閑語,就虛情假意的做著。辦公室里的你是一個不太圓滑交際的人,弄不好會得罪別人,四處樹敵。
選2.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
你是一個有城府的人,做什么事,都會經過詳細和周密的籌劃,可是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也是你。在你笑臉的背后,也許隱藏著什么重大的陰謀。正因為你把全部的聰明全放在人際的周旋上,卻對工作上關心減少,所以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辦公室中你有著相當好的人際基礎,不過總給人不放心的感覺,那是因為軟件條件到位了,但硬件條件還有待加強,所以還要努力點,別讓人以為你是個只會耍嘴皮子的人。
選3.缺乏自信心
在辦公室你的角色,有點像一個小可憐蟲。雖然做什么都是實干苦干的,可是就是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別人隨便吼你兩句,不管你是不是有理的,總是會嚇得半死,你太過委曲求全,迎合別人了,有點沒有原則的忍讓,讓別人以為你只不過如此,而忽略了你的小宇宙。雖然你每天都立志要做一個有主見的強人,可是總是事與愿違,請努力把幻想轉為現實吧。
選4.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樣的人,通常心智還沒有真的成熟。情緒管理的EQ比較差,陰晴不定的表情常常會掛在臉上,處理事情大多比較孩子氣。做事好像也是隨性而為,只要自己不高興就擺張苦瓜臉待在那兒,這種性情在辦公室里比較不受歡迎,久而久之會讓上司對他產生意見,連同事之間也不見得會喜歡。所以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做一個真正成熟可靠的辦公室一族。
。ㄋ押】嫡搲/文)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美)維吉尼亞·薩提亞、(美)瑪利亞·葛莫利、(美)約翰·貝曼、(美)簡·格伯合著
1994年度,《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一書獲得由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學會基金會授予的薩提亞教育和研究獎。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涵蓋了她的信念系統和針對改變的洞察性方法,以及她30多年工作在家庭治療前沿發展出的強有力的干預技術。這些技術包括對雕塑和“生存姿態”、隱喻、個性部分舞會,以及家庭重塑的治療性使用。我們探索了“交互”的成分,以及自我曼陀羅中的眾多元素,這些元素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并對其作出回應。我們也會讀到關于學習(轉化)彼此間互動的方式。
像其他的薩提亞著作一樣,《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也是一本關于人類尊嚴和力量的書。與其他薩提亞家庭治療書籍不同的是,它提供了對薩提亞工作各個主要方面的堅實基礎和詳盡描述。它全面、廣泛的范圍和樣例對于學生和有經驗的從業者都極具吸引力。
《薩提亞治療實錄》
。溃┚S吉尼亞·薩提亞、米凱萊·鮑德溫合著
《薩提亞治療實錄》的第一部分是薩提亞處理家庭個案的實錄,書中的案例全部發生在一個為期兩天的家庭治療工作坊中。第二部分是薩提亞理論和信念系統的概括介紹。本書的特點在于完整地呈現了一次家庭會談的過程,并逐條加以對照說明和短評,作者試圖借此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當薩提亞在選擇運用某個策略、干預過程,或是使用某個特殊的語句時,她是如何思考的,書中附有大量治療場景的插圖,能夠幫助讀者理解和加深印象。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溃┚S吉尼亞·薩提亞著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是薩提亞的經典著作之一,亦是家庭治療理論的重要著作,不僅可以作為家庭治療師、社工人員的專業用書,更是每個渴望身心和諧的人的必讀書籍。正如薩提亞本人所說:“我寫這本書最大的希望是幫助我們每個人獲得成為和諧的人的權利和義務。書中所展現的經驗和榜樣會引導我們用創造性的方式去理解彼此、關愛自身和他人,為孩子提供一個讓他們得以發展出力量和完滿人格的基礎。” 維珍尼亞·薩提亞 (VirginiaSatir, 1916—1988年) 是舉世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也是美國家庭治療 (Family Therapy)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療師,從上世紀50年代起已居于領導地位,向來被視為家庭治療的先驅,甚至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
薩提亞所創立的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是當今世界上極負盛名的家庭治療流派。其中,家庭重塑是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的核心技術之一,家庭重塑關注的是如何幫助個人從以前家庭經歷的“陰霾”中蛻變出一個更有力量的生命。治療方式是通過設立情景、發展演員陣容、雕塑及結束等過程將個體在家庭中曾經歷的“情境”生動地展現出來,陪伴個體重新面對那些情景,學會用新的方式對待來自家庭的影響,從而達到改變的目標。
瑪利亞·葛莫利博士是薩提亞女士的同事、知己、密友,她與薩提亞女士一起工作學習了20余年,如今已是享譽全球的家庭治療大師。瑪利亞·葛莫利出生于匈牙利,1948年在布達佩斯取得經濟學位,1966年在加拿大蒙尼拓跋大學取得社會工作學碩士, 1979年成為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的臨床會員。1981年擔任薩提亞國際網絡中心專聘導師及資深課程訓練師,1990年創辦了蒙尼拓跋薩提亞專業發展中心。瑪利亞·葛莫利常年在在加拿大、美國、歐洲、南美、香港、臺灣、泰國、澳洲及東歐等國家和地區從事教導及示范薩提亞模式的工作。
薩提亞模式在中國內地的發展時間只有短短的3年,但成果已經十分顯著。今年的 11月份,已經86歲高齡的瑪利亞·葛莫利博士再次來到北京,為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心理專家和薩提亞模式的愛好者們授課,讓更多的人初步或更加深入地了解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在繁忙的教學之余,精神矍鑠、思維敏捷的瑪利亞·葛莫利博士接受了本報的采訪,對有關薩提亞模式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希望這些內容能對愿意了解薩提亞模式和瑪利亞·葛莫利的人有一些幫助。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認為現在世界上有心理問題的人是否變得越來越多?
葛莫利博士(以下簡稱葛):我認為世界上有心理問題的人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只是以前沒有專門的心理治療師去給他們解決問題,這些人只能把問題說給親近的朋友聽一聽。19世紀,弗洛伊德發展了他的心理學理論,現在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論,有了問題也可以去找專業的心理治療師咨詢。
記:為什么現在有心理問題變得如此的普遍?
葛:主要是因為生活在當今這個社會非常的不容易,有很多壓力,這個社會在不斷地改變和發展,以前做媽媽是不需要工作的,但現在需要;50年前幾乎沒有夫妻會離婚,但現在變得很普遍。而且,如今的人們對自己小孩的期待很高,對自己的要求則更高,尤其是在當今的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給了許多人前所未有的機會,他們渴望自身成長和發展,所以壓力更大,也由此產生了許多心理方面的問題。
記: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心理治療起步較晚,它能夠趕上發達國家的腳步么?薩提亞模式在中國發展得如何?
葛:在西方國家,1950年以前精神分析的發展來自于弗羅伊德的理論,但當時也只是些個人的輔導。在上世紀50年代后,幾個人發覺,如果一個人是在一種社會關系里出了問題,那么就需要把這種關系找尋出來,一起做心理輔導。比如,以前哪個孩子出了問題,輔導就只會單獨地對這個孩子進行,而現在再做輔導時就會把媽媽一起找過來。他們繼續發展了家庭治療、夫妻治療和個人輔導,它們之間都是有關系的。在亞洲,整個心理學領域發展得很快,因為北美洲50年來發展的成果都可以被借用。
薩提亞模式在20年前就開始在香港地區普及,雖然在內地近3年才開始普及,但發展得非常快,現在中國除了廣州的薩提亞學院總部外,還在北京、上海、武漢、香港四地設有分部。更讓人高興的是,中國的很多心理治療師對薩提亞模式很有興趣,他們愿意讀書,愿意學習,也學得很快。
記:薩提亞模式有一個中心理念就是它是適合所有人群的,為什么會這樣說?
葛:薩提亞女士發展這個理論的時候,調查了幾千個人,她在全世界與不同的人工作,在不同的人群里努力尋找出他們行為中的普遍性,薩提亞模式是一個從人群中逐漸發展出來的理論。雖然人與人之間有膚色、文化、語言等種種差異,但感受是相同的。比如,當你感到悲傷時,也許原因不一樣,但悲傷的感覺卻是一樣的。就像小朋友都愛他們的父母,每個人都恐懼死亡,這些都是有普遍性的東西。正因為薩提亞模式傳授給人們的是一個普遍性的東西,所以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運用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記:在中國的一些古老學派,如儒家等學派中,講求的是不借助外力而憑借自身的修煉來完善自我,這和薩提亞家的庭治療模式相矛盾,對于這一點您怎樣看?
葛:這是一個好問題,一些人在家庭成長的過程中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但很多人則不能。這些人有改善自身問題的意愿,但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做。薩提亞模式就是幫助這些不知該如何檢討、反省自身的朋友來反思自己。在他們覺得只依靠自身的能力無法解決問題時就可以來找我們幫忙。另外,這些人還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而薩提亞模式就是幫助他們去重新嘗試著欣賞和相信自己,告訴自己該如何做。
記:您如何在86歲的年紀依然保持如此充沛的體力?教學以外的休閑時光您喜歡如何度過呢?
葛:我將我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我從工作和我的學生那里汲取力量并按照我的價值觀來生活,這就是薩提亞模式里面所講的一致性原則:我說我想說的話,做我想做的事,選擇適合我的生活方式。
我的空閑時間并不很多,所以我通常習慣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享受生活。我一般會先與家人待上一段時間,然后去其他國家探望我的朋友,我們一起去看電影,看戲劇,這次我在北京看了越劇《游園驚夢》,我非常喜歡。另外,我還要批改學員們的功課,在家里進行心理輔導工作,我的休閑時間也總是被安排得滿滿的。
記:未來一段時間您的工作重點在哪里?會再次來到中國么?
葛:明年我還會到亞洲的很多國家和地區講學,以前我經常還要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地講學,但現在僅亞洲地區的事情就已經很多了,所以去其它地方的時間變得很少。我很喜歡中國,有機會時一定會經常來這里。
對薩提亞模式感興趣的讀者還可以通過閱讀一些與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有關的書籍來增進對薩提亞模式的了解。
心理測試
等車姿勢透露職場心理
每天上下班,你都會飽嘗等車和擠車之苦,而可能你已經等了好久,也沒見到你所等的公共汽車的影子。這時的你會采取下面哪一種等車的姿勢?
1.把手放在背后,或是不斷地看手表。
2.把手插在口袋里。
3.雙腿交叉地站著。
4.找一面墻靠著。
測試結果:
選1.不適合耍心機
你是一個企圖心很強的人,又不太會掩飾。你很講求效率和成效,一想到什么事,就要立即做到才行。這樣的個性,在你的臉上表現無遺,所以你也是一個不適合耍心機的人。有些“血淋淋”的斗爭,其實你并不喜歡,但因為怕別人的閑言閑語,就虛情假意的做著。辦公室里的你是一個不太圓滑交際的人,弄不好會得罪別人,四處樹敵。
選2.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
你是一個有城府的人,做什么事,都會經過詳細和周密的籌劃,可是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也是你。在你笑臉的背后,也許隱藏著什么重大的陰謀。正因為你把全部的聰明全放在人際的周旋上,卻對工作上關心減少,所以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辦公室中你有著相當好的人際基礎,不過總給人不放心的感覺,那是因為軟件條件到位了,但硬件條件還有待加強,所以還要努力點,別讓人以為你是個只會耍嘴皮子的人。
選3.缺乏自信心
在辦公室你的角色,有點像一個小可憐蟲。雖然做什么都是實干苦干的,可是就是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別人隨便吼你兩句,不管你是不是有理的,總是會嚇得半死,你太過委曲求全,迎合別人了,有點沒有原則的忍讓,讓別人以為你只不過如此,而忽略了你的小宇宙。雖然你每天都立志要做一個有主見的強人,可是總是事與愿違,請努力把幻想轉為現實吧。
選4.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樣的人,通常心智還沒有真的成熟。情緒管理的EQ比較差,陰晴不定的表情常常會掛在臉上,處理事情大多比較孩子氣。做事好像也是隨性而為,只要自己不高興就擺張苦瓜臉待在那兒,這種性情在辦公室里比較不受歡迎,久而久之會讓上司對他產生意見,連同事之間也不見得會喜歡。所以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做一個真正成熟可靠的辦公室一族。
。ㄋ押】嫡搲/文)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美)維吉尼亞·薩提亞、(美)瑪利亞·葛莫利、(美)約翰·貝曼、(美)簡·格伯合著
1994年度,《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一書獲得由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學會基金會授予的薩提亞教育和研究獎。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涵蓋了她的信念系統和針對改變的洞察性方法,以及她30多年工作在家庭治療前沿發展出的強有力的干預技術。這些技術包括對雕塑和“生存姿態”、隱喻、個性部分舞會,以及家庭重塑的治療性使用。我們探索了“交互”的成分,以及自我曼陀羅中的眾多元素,這些元素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并對其作出回應。我們也會讀到關于學習(轉化)彼此間互動的方式。
像其他的薩提亞著作一樣,《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也是一本關于人類尊嚴和力量的書。與其他薩提亞家庭治療書籍不同的是,它提供了對薩提亞工作各個主要方面的堅實基礎和詳盡描述。它全面、廣泛的范圍和樣例對于學生和有經驗的從業者都極具吸引力。
《薩提亞治療實錄》
。溃┚S吉尼亞·薩提亞、米凱萊·鮑德溫合著
《薩提亞治療實錄》的第一部分是薩提亞處理家庭個案的實錄,書中的案例全部發生在一個為期兩天的家庭治療工作坊中。第二部分是薩提亞理論和信念系統的概括介紹。本書的特點在于完整地呈現了一次家庭會談的過程,并逐條加以對照說明和短評,作者試圖借此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當薩提亞在選擇運用某個策略、干預過程,或是使用某個特殊的語句時,她是如何思考的,書中附有大量治療場景的插圖,能夠幫助讀者理解和加深印象。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溃┚S吉尼亞·薩提亞著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是薩提亞的經典著作之一,亦是家庭治療理論的重要著作,不僅可以作為家庭治療師、社工人員的專業用書,更是每個渴望身心和諧的人的必讀書籍。正如薩提亞本人所說:“我寫這本書最大的希望是幫助我們每個人獲得成為和諧的人的權利和義務。書中所展現的經驗和榜樣會引導我們用創造性的方式去理解彼此、關愛自身和他人,為孩子提供一個讓他們得以發展出力量和完滿人格的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2804.html
相關閱讀: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NLP教練技術
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