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美國網球教練聲稱,他可以讓一個完全不會打網球的人在20分鐘內學會基本熟練地打球。此事引起了美國ABC的興趣,他們決定派記者現場采訪。網球教練找來一個很胖的、從未打過網球的女人。他讓這個女人不必去管用什么姿勢擊球,只需把焦點放在網球上。當網球從面彈起時,先叫一聲“打”,然后揮拍擊球就行了。果然,在短短20分鐘內,胖女人學會了自如地擊打網球。網球教練解釋說:我并沒有教她打網球的技巧,我只是幫助她克服了自己不會打球的固有意識,她的心態經歷了“不會”到“會”的轉變,就是這么簡單。
這個過程在電視上播放之后,引起了AT&T高層管理者的興趣。他們把那個網球教練請到公司來給經理們講課。網球教練最初以為會到網球場上去,不料卻被帶到了會議室。在授課過程中,經理們不停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下課后,網球教練發現經理們的筆記上找不到和網球有關的字眼,反倒滿篇都是企業管理的內容。原來,AT&T的管理者們已經將運動場上的教練方式轉移到企業管理上來。于是一種嶄新的管理技術教練誕生了。
何謂"教練技術"(Coaching Technology)
教練技術是一種古老的管理技術,歷來就是為體育界人士所設計,在瞬息萬變、競爭激烈、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它再次受到企業界的青睞并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主流及個人成長的源動力。說起"教練",人們往往聯想到體育界的教練,然而近年來,經過西方企業管理專家學者的悉心研究與實踐,"教練"已成為歐美企業家提高生產力最新的有效管理技術。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商業環境不斷變化,提高企業中"人"的能力,已成為管理者的當務之急。"教練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管理方式,它的核心內容是教練以中立的身份用技巧反映被教練的人的心態,使對方洞悉自己,并就其表現的有效性給予直接的回應,令對方及時調整心態、清晰目標以最佳狀態去創造成果。教練技術的目的就是要有效地將人力資源轉化為生產力。
據美國有關機構調查顯示,在所有實行"教練"制度的公司中,其中77%認為,采取系統的"教練"方式能夠減低職員的流失率及改善整體的表現。
教練技術讓培訓建神功
《公共人事管理》曾發表過一項報告,對企業只采用培訓與采用培訓加教練的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培訓能增加22.4%的生產力;培訓加教練能增加88%的生產力。
當然,上面的數字是屬于歐美的數字。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實行教練技術的企業寥寥無幾,且幾乎都是外企:美孚石油、IBM、寶潔、國泰航空、愛立信、BP AMOCO石油、英國航空。
行家說"教練技術"
推廣教練技術的某公司的專業教練梁立邦先生認為教練員是人們事業上的心理醫生,他說:"教練并不會教你如何擬定業務計劃或策略,也不會告訴你什么對你最好,那是導師或顧問的工作。而教練的主要工作是引導客戶自己找出最好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大部分教練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只是缺乏清晰的思考。因此,教練必須透過聆聽、探究及發問,幫助客戶理清頭緒。"梁先生表示,一個"教練"就像拿一面鏡子對著客人,讓客戶看到自己的真實情況,清楚知道自己的強項和短處,從而制定最佳的方案去解決問題。
為什么教練可以令受訓者在較短的時間里發生極大的轉變呢?專業教練衛先生說:“教練技術以實踐體驗為骨干,通過演講、討論及練習,讓參加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由不同層面及角度去審視自己,發掘出個人長處,并把精英潛能帶到工作中。”這種新穎的體驗式學習工作坊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素質,激發人的潛能,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力,參加者大多數是企業的管理者。
據介紹,體驗式學習有室內的,也有室外的,包括各種各樣的模式。如:二人對話、案例分享、隨遇交流、模式游戲、教練引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靜思等。該公司的吳小姐說:“體驗式訓練,決不僅僅是玩游戲,或是休閑、玩耍,與在教室里安靜地、從概念上被動地聽課相比,是更深入、更震撼、更具效率的一種全新的訓練方法。它讓你在實踐中體驗團隊精神、增加信任度、認清目標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10671.html
相關閱讀:NLP教練技術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
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