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讓別人贏,自己才能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教練技術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傳統的管理是管事的學問,針對更多的還是事情,如監督、命令、控制,出發點都是將事情做好。而在教練技術中,人成為被關注的主體,只有人被充分地關注與激勵,所有的主觀能動性才會被調動出來。唯有智慧被引發出來,才能創造更多。這也符合知識經濟的特點:并非靠硬件取勝,而是靠人的智慧創造前所未有的財富!國內的企業家應該盡快將對事情的狂熱關注轉向于對人的關注!

  在這個方面,歐美企業家已先行一步,他們早已經將投資重點由過去的硬件設備轉向對人的投資與開發。正因為教練技術對人的關注與應用早已形成行之有效且科學的體系,才會備受西方企業家的關注與推崇!三、教練技術能真正實現人本管理

  國內很多的企業都提出了“人本管理”的口號,可是對于人本管理的應用卻未必盡如人意。這是因為,真正的人本管理必須要對人有深刻的研究。如果不清楚人的心智模式、思考模式、行為策略、信念、價值觀、使命、身份與角色,溝通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很難進入到人的真正內心(自然無法調動潛意識的驚人能力),又如何讓一個人的全部才能淋漓盡致發揮出來呢?人心尚未獲得,又如何能贏盡天下?

  教練的座右銘:讓別人贏,自己才能贏

  所有的教練都有一個座右銘:“支持自己的當事人贏,自己才能贏”。也就是讓別人贏,自己才能贏!

  依照教練技術的原理,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所做出的決定都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因為這個原因,教練支持當事人去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

  應用到企業中,則是作為教練型的領導人不應該將企業僅僅當作自己賺錢發財的工具,而應該建立一套體制把企業做成一個大大的平臺,讓員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各自不同的愿望,這才是真正的共贏。

  這么去做的結果是,領導人由幕前退到幕后,由幕前自己唱獨角戲演變成“平臺搭建者”、“資源組織者”、“大服務員”的角色。否則,企業所吸引的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的所謂順民,沒有戰斗力、沒有激情與活力、不敢打破常規。而那些富有激情與活力、充滿了斗志與創造力的有著極強戰斗力的戰士們,要么自己創業,要么尋找合適的平臺施展拳腳!

  員工考慮的未必盡是工資的問題!曾經有一個全球范圍內“工作中何種要素最重要”的調研,調查對象分別是企業領導人與職員。結果顯示:企業領導人以為職員認為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的是“高工資”,而事實上職員排在第一位的是“發展空間”,其次是“受重視”,“高工資”被排在第三位。那種只考慮自己、不顧及屬下及合作伙伴是否贏的傳統企業已成昨日黃花了。將員工視為賺錢機器、不去考慮他們未來的領導人也終將被淘汰,除非你投胎于知識經濟時代之外!

  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在競爭高度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商業模型正轉化成前所未有的新模式。我們已經漸漸脫離依靠弱肉強食達到商業目的的時代,而進入到一個合作共贏、共創共享、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共生共榮新時期!

  2.教練的身份是:抽離的、客觀的、啟蒙的、中立的在日常管理中,大多數企業領導人無論是做事還是管人,都是站在所謂企業的立場或自己的個人立場處理問題。為維護企業利益本無可厚非,但這樣持續下去,為人處事難免本位主義,難免偏頗、主觀、自我。

  因為這樣的原因,養成了一種習慣:即站在事件之中看事件。如同一個人在瓶子中看瓶子里面的世界,久而久之思維會變得狹隘、偏執、極端、不夠客觀。反映在實際工作中,員工由于受到領導人職位因素、權力的影響,更多時候不會講出自己的真心話,盡管員工長年在一線工作可能會看到更多的事實真相。

  如果領導人只考慮個人利益,將企業的利益等同于個人利益,則會讓很多的事情適得其反。

  太在意“我”反而沒了“我”。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講到的:“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進入到知識經濟,企業領導人需要培養自己抽離的、客觀的、啟蒙的、中立的能力。

  抽離,是指將自己抽離于事件之外。在遇到重大事件或者做重要決策時更要如此。領導人若能抽離出事件之外看事件,就會高屋建瓴、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事物或問題的更多方面,這樣所做的決策,失誤才會更少。

  客觀,意味著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處理事情。領導人做到客觀時,“下”會令員工心服口服;“中”會在企業中樹立正氣之風;“上”在決策時會減少由于個人的獨斷專行與主觀立場所導致的決策失誤。

  啟蒙,則指對他人有啟發,推動別人有進步、有提升。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中的最大的成本是那些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員工。華人首富李嘉誠曾經說“企業中沒有培訓過的員工是最大的成本”。教練型領導人會利用一切的時機教育員工、啟發員工,讓員工從日常工作中的順利、失意、歡欣、落寞中學知識、長經驗。其實教育員工最好的方式就是“視工作場為道場”:將工作的場所作為提升員工、歷煉員工、培養員工的最佳場所;將支持別人成長作為自己工作中的心態與行為指導準則,是教練型領導人的新功課。

  員工的成長,才是智慧與創新的來源,也唯有如此才會成為知識經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12946.html

相關閱讀: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NLP教練技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