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無法教人任何東西,你只能幫助別人發現一些東西。
--伽利略
孔子有句話,翻譯過來大致是這個意思"你告訴我,我會忘記!你給我看,我會記得!你讓我體驗,我會掌握!"從小到大我們學會的很多技能都是通過體驗式學習獲得的。比如:騎車、畫畫、說外語、洗衣服……等很多。而我們小學或中學,甚至大學學的很多課文,可能連名字我們都忘了,更別說記起內容了。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很多學生。有一天,一個學生請教他找到如意伴侶的秘訣是什么?蘇格拉底沒回答,帶著他來到一個蘋果園。蘇格拉底站在果園的盡頭,他讓學生從另一頭沿著一排蘋果樹走到他面前,并從中選一個最大最好的蘋果,學生邊走邊找,發現一個大的,他認為前面一定還有更好的,又發現一個特別大、特別紅的,學生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想找到更好的而放棄了,當他來到蘇格拉底面前的時候,他一無所獲,要求再來一次。蘇格拉底說:"好了!你不會再有機會了!這就是你的人生,活的不如意不是因為你沒有機會,而是你永遠活在未來,不能面對現在!人只有面對現在才能滿足,才能快樂!而想到未來才有希望,也會不知足!"
你猜?做為大教育家的蘇格拉底,如果直接把道理告訴學生,效果會怎么樣?是的!一定沒感覺!因為我們生活中聽的太多了!很明顯經過"選蘋果過程"的學生會有更深刻的親身體驗和感受。這就是體驗式學習和傳統學習的不同之處。
曾經有一個學員很苦惱地對教練說: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總是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不知道應該怎么放松。如果是你,會怎么樣開導這個人?可能會講道理、講方法、或者講故事……
然而,這位教練很有意思,他讓學員頭頂一個枕頭,肩挎一個皮包,腋下夾著座墊,手里端著茶杯,并且單腿站立。然后他開始問學員一些有關放松的問題,問了一會兒,他讓對方放下枕頭;再問一會兒,放下座墊……最后所有東西都放下了,再讓他把腿放下,然后這位教練問他:"你現在感受如何?""我很放松!"學員輕松地說。
之后,學員自己總結:"我自己在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放不下,才讓自己始終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之中!我現在才明白!"
在體驗中掌握教練的玄機
口出智慧的語言并非智者,行出智慧的舉動方為智者。
--圣葛里高利
作為教練,要具備這種隨時隨地體驗式的教練方法,因為效果就是硬道理。其實中國古代的許多大思想家,如孔子、老子、莊子等人,都很善于運用體驗式的教育方式開啟眾生的智慧。也有很多流傳下來的經典禪宗故事,能讓我們從中感受體驗式教學的玄妙。
有一個婦人,心事很重,特別容易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禪師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禪師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把她鎖在里面離她而去。婦人頓時氣得跳腳大罵。禪師并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禪師仍不理。婦人終于沉默了。
過了一會兒禪師來到門外,問:"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只為我自己生氣,我怎么會到這兒來受這份罪呢!"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禪師走了。
過了一會兒,禪師路過房間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么?"
"生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并未消逝,還壓在心里,爆發出來將會更加劇烈。"禪師又離開了。
禪師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分別心,還是沒有放下。"禪師笑道。
天近黃昏,當禪師又一次來看婦人時,就把她從禪房里放了出來,并且問她"你的氣還在嗎?"
婦人問:"大師,什么是氣?"
禪師將手中未喝的茶水一下全潑在地上。婦人目不轉睛地看了很久,最后叩頭謝恩離去。
很明顯,禪師對婦人的教學法即是體驗式的。婦人在禪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到答案,不但印象深刻,也能了解和認識自己,于是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表現。其實像禪師這樣做,比直接講道理感悟的更深,能真正觸動內心的能量,從而有利于激發出人的心態張力。從教練角度而言,這種做法并不是一種技巧,也不是故作高深,而是一種職業習慣,就是永遠把空間留給對方去體驗,讓別人在自己的體驗中去學習自己,這就是教練的責任。
同時,從體驗中找到答案也是一件讓人非?鞓返氖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12966.html
相關閱讀: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NLP教練技術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