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無論男女,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學習更多,而是扔掉更多。
--格洛里亞?施坦內姆
是什么障礙人們的表現更好呢?企業教練先驅添?高威提出來的理論更好地解釋了其中的原因,他有一個經典公式:表現=潛能-干擾。在添?高威看來,一個人的表現不佳,并不是他沒有這個潛能,而是因為有更多的干擾存在,從而降低了他的表現。這個公式相當于心態教練領域的"牛頓定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圖所示:
。▓D例)生物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在一個玻璃杯里放進一些跳蚤,發現跳蚤立即輕易地跳了出來。根據測試,跳蚤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接下來實驗者再次把這些跳蚤放進一個加了玻璃罩的杯子里,會聽到"砰……砰……"輕微的撞擊聲,跳蚤們個個"蹦、蹦、蹦……"地撞在玻璃罩上。跳蚤雖然跳不出來,但并沒有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地被撞,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了,它們開始根據玻璃罩的高度來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經過一段時間,玻璃罩又降下一個高度,這些跳蚤又一次次地被撞,它們再根據玻璃罩的高度來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隨著玻璃罩一調再調,接近瓶底……最后實驗者開始把玻璃罩輕輕拿掉,跳蚤不知道玻璃罩已經去掉了,它們已經從一個跳蚤變成了一個可悲的爬蚤!
后來,生物學家在玻璃杯下放了個酒精燈,并且點上了火。不到五分鐘,玻璃杯燒熱了,所有的跳蚤自然發揮出求生的本能,不管是否被撞痛,全部跳出了玻璃杯。
這個試驗生動地說明了,干擾和潛能的消長關系。對于跳蚤而言,它是有潛力跳出玻璃杯的,但是"干擾"的存在卻讓擅跳的跳蚤變成了爬蚤!這是多么可怕的事實啊!玻璃罩不僅罩在杯子上,而且罩在了跳蚤的潛意識里,罩在了它們的"信念"上,行動的欲望和潛能就這樣被扼殺了。其實,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所以,精彩的人生是需要挑戰和激勵的!
人有些時候也是這樣。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他們的心里面有著太多的干擾。
比如,每個人都會說話,除非是啞巴或者有特殊疾病。但據科學家調查,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卻成了90%以上的人一生除了死亡之外的第二大恐懼,盡管平時滔滔不絕,但是一旦眾目睽睽,立即汗如雨下、面紅耳赤而不知所云。細細想來,其中并無本質差異。對著一個人是講話,對著1000個人同樣是講話,為什么原本口才極佳的人換了一個場景就表現如此低分?這同樣涉及到前面提到的心態與方法的問題。非不能講話,而是不敢講話,技術性上具備條件,只是心態上出現了"短路"。干擾時刻存在,因為人類有思想,時刻在思考。資料表明,每個人從生到死,每天會有5萬-8萬個念頭,連綿不絕!而這些念頭有多少是對你有價值的呢?其實很少!所以從表面看,干擾是來自外界,實際上所有的干擾都來自內心,來自人們對于外界的看法和態度,來自于心里的恐懼、擔心、嫉妒、緊張、壓力……等各種負面的想法,同時甚至也來自想做好、不負眾望、超越自己……等等正面積極的念頭,因為有時候任何想法都會成為干擾。
類似不敢上臺演講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例如"不敢找人溝通……怕被客戶拒絕……怕開會發揮不好……"等等,不是不懂方法,而是內在的干擾太多,這些干擾最終成為人們做不好的"元兇"。
同時,心態教練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核心原理是"信念--行為--成果",意思是信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成果!人的信念很難改變,但拓寬之后會有所不同!如何衡量信念是否需要拓寬?為什么要改變態度?其最終的立足點是人的目標。當目標確定了,與之不相符的態度和行為都需要改變,而根源中的各種干擾目標實現的信念也就需要拓寬了。
其實,從宏觀來說做教練很簡單,一個是支持到被教練者降低、拿掉干擾;另外一步即是支持到被教練者拓寬信念看到新的可能性!一個人看到了可能性才愿意做事,他才會從內心產生行動的張力,才愿意去付諸行動。人一旦開始了新的步伐,而且從中得到了好處時,便會漸漸脫離舊有的習慣,堅定邁向新的道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13005.html
相關閱讀:NLP教練技術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