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所面臨的三大挑戰
------------
在知識經濟的大潮下,全球早已駛入知識經濟的快車道,與此同時,我們所處的商業環境也出現了三個特征:快、劇變、個性化。
這同時也是知識經濟企業所面臨的三大挑戰。企業只有轉換管理方式才能適應外界的變化,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1.快
資訊豐富、爆炸:電腦和互聯網的發展,塑造了人們的新生活。知識可以瞬間即得,大英博物館數百萬卷的信息5秒鐘可以發到任何一臺服務器上,我們馬上就可以得到這些資訊。知識的更新速度也加快了?肆诸D曾經請專家作過統計,工業經濟時代,300年把人類知識的總和翻了一番。在創造知識的速度上,300年等于5000年。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來,每五年知識就翻番。過去只有固定資產折舊、廠房折舊,如今知識折舊也成了人們的口頭禪。
速度的年代:如果組織或個人,內部的變化速度小于外界的變化速度,那將意味著失敗或滅亡。
有一組統計數據:每隔10年,原來的世界500強企業便有1/3消失。因為沒有學習,應變能力差。從國內情況看,企業經營環境比10年前復雜2?5倍,企業競爭比10年前增加3?3倍,企業平均壽命是10年前的20%,企業的平均利潤逐年遞減10%,中國第一高科技試驗區中關村每年60%的企業倒閉,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為2?9年,每三年,100家企業便有68家死亡,F代社會的趨勢是競爭更加的激烈且沒有止境與界限。
這一切都說明了中國的商業環境呈現出發展越來越迅速、變化越來越快捷、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特點。一切商業的業態模式越來越多元化且變化速度也逐步加!很多的企業家稱之為這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
2.劇變
“這是一個十倍速變化的年代,無論我們成功還是失敗都將以十倍速進行。”
——安迪?格魯夫(Intel總裁)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中國的商業業態模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媒體為例,在七八年以前,商業傳播的重要途徑還是以四大媒體為主:電視、廣播、報紙、雜志。而今天則衍生出了網絡、短信、直投、會議、免費刊物、俱樂部、會員制、體驗營銷、戶外媒體以及遍布于寫字樓、賣場、社區、巴士、的士上的電視……。這些新興媒體的出現,一方面推動了中國商業文明的進步;另一方面也加劇了中國商業的競爭程度。八年前,在參加海外營銷大師的培訓時,國際營銷大師談到西方發達國家營銷傳播的通路有56種之多,八年之后的今天,中國雖然還不到30種,但較之以前也已經是巨變了。
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中,各種各樣的新產品、新事物、新觀念更加的層出不窮?匆豢捶比A地段的商業門臉就知道劇變的程度:門臉沒多長時間就換一家,除了房東沒換其它幾乎不超過三個月就大變樣。
到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的商業中心地段的寫字樓、購物中心、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更加會深刻的感受到競爭的壓力、社會的劇變:即使是半夜三更街頭依然人來車往,川流不息,依然有店鋪在迎來送往。你所遇到的每個人都是步履匆匆,甚至一邊啃著面包一邊想著心事,似乎有永遠干不完的工作。
一方面是國人感嘆“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意越來越難做”;另一方面卻是國外的資本、技術、新產品以更快的速度涌入中國。一方面是不少的企業家叫苦連天“利潤越來越低”;另一方面不斷涌現出一個又一個年輕的創業英雄如百度的李彥宏、分眾傳媒的江南春等,短短幾年時間將自己經營的企業推上了美國納斯達克,所創造出的財富是許多老一輩經營者幾輩子也無法超越的。
競爭永遠存在。同樣,到任何時候,機會也永遠存在。在別人感嘆競爭激烈的時候,卻有一批又一批的人脫穎而出,難道僅僅是因為幸運嗎?
“要么選擇變革,要么選擇死亡”。在這樣一個發展速度快、又劇變的商業環境當中,能夠順應趨勢并且發揮出自己優勢的企業才能夠從競爭中把握住機遇,生存并發展起來。
3.個性化
生活條件的改善,使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也更加關注自身的需求。社會進步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每個人愿意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并且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前提是符合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三贏原則)。因此,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化。這個時代也被稱之為張揚個性、展現真我風采的時代。
在上述三個特征為表象的中國商業環境中,很多企業為了適應外界環境、求得自身的改變,紛紛提出了建立學習型企業的理念,以求能夠跟得上時代的發展與變化。在農業經濟時代,只要7—14歲接受教育就足以應付往后40年的工作、生活。工業經濟時代,求學時間延伸為5—22歲,這樣就能謀得一份不錯的職業。而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必須終身學習,才能在這日新月異的社會中生存、發展、成功。
從傳統社會轉變為學習型社會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學習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大師彼得?圣吉說:“你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就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得更快的能力。”你可以拒絕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
在這樣一個“快”、“劇變”、“個性化”的大環境下,企業必須要做出改變。有專家稱,知識經濟就是“發揮人的智慧,讓智慧的產生創造前所未有的價值”。全球的企業從未像今天這樣異乎尋常地關注于人,人本管理的概念也被許多的企業所應用。
企業家傳統的管理方式在進入知識經濟之后必須要加以轉變了,否則必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14152.html
相關閱讀: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NLP教練技術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