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變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變有限,內在的改變還是可能的。
2. 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是盡他們所能去做。
3. 我們擁有一切所需的內在資源得以成功的應對及成長。
4. 我們有許多選擇,特別是面對壓力做出適當回應而非對情況做出實時反應。
5. 治療需要把重點放在健康及正向積極的部份,而非病理負面的部份。
6. “希望”是“改變”最重要的成份。
7. 人們由于相同而有所連接,由于相異而有所成長。
8. 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各人可以為自己做出選擇。
9. 我們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證。
10. 多半的人傾向選擇對他而言是熟悉的而非舒適的應對,尤其在壓力之下。
11. 問題〔困難〕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
12. 感受是屬于我們的,我們都擁有它們。
13. 人性本善。他們需要找尋自己的寶藏,以便聯結及確認他們的自我價值。
14. 人常重復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熟悉的型態,即使那些型態是沒有功能的。
15.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已發生的事件,只能改變那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
16. 欣賞并接受“過去”可以增加我們支配“現在”的能力。
17. 所謂全人性的目標是接受父母也是人,而不是只以他們扮演的角色來相處。
18. 自我價值是高低呈現在應對的方式上,自我價值愈高,應對的方式愈全人性化。
19. 人類的過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適用于一切情況、文化及環境。
20. 過程是“改變”的途徑,故事內容形成情境,而“改變”就在那里發生。
21. 薩提亞模式的主要目標是達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價值。
22. 健康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價值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2737.html
相關閱讀: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
NLP教練技術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