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的管理者面臨新的課題,要求企業管理者適應能力強、反應敏捷、善于應變、處事富于彈性而且能適應不同的市場環境。因此,企業管理者需要一套新的管理理念,與員工建立一種不同的工作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教練技術是任何企業領導者都不可缺少的能力。實際上,國外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人正以教練的角色去支持員工使其實現目標,同時,員工也需要一位教練在背后支持他們不斷改善自己。
布拉德福特說:"人們必須為自己部門的成長與發展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能依賴人力資源部。教練能幫助我們緊緊掌握住工作方式中的巨大變化,也能幫助我們改變許多"
法國一位跨國集團的總經理說,他發現在國際性的大企業中,教練是急需的熱門行業,他也慶幸自己率先接觸了教練。他認為教練可以協助他解決最迫切的問題,了解自己的領導風格。
GE前任CEO杰克·韋爾奇在接受楊瀾的采訪時說,他退休以后要做企業教練。中國前足球隊總教練米盧36歲時上了教練技術課之后,其事業有了轉折。微軟前中國區總經理吳士宏在其所著《逆風飛揚》一書中也對其在微軟中接受的教練技術課有精彩描述。據美國《商業周刊》統計,全美企業每年用于教練技術上的培訓費用超過100億美金。源自《中國企業家》
在我國,運用過教練技術的樂百氏集團主席何伯權說:"教練員工是一項有價值的投資,因為教練能促進員工的成長和發展,給企業帶來長遠的效益。"
擁有教練在企業管理界已大有人在,目前國外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高級主管、甚至營銷人員都有教練。在國際一些知名企業,都已有自己的專職教練。他們會向企業報出直接或建設性的回應。如IBM就擁有一班專門教練,他們還專門組織員工學習掌握教練技術。
教練技術走向社會、走進企業,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們可以很樂觀的預測,在知識經濟已經來臨的時代,當速度、互聯和無形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征時,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家、一個管理者、甚至一個普通工作者均需要一個外職來為自己服務,幫助自己認清周邊環境、清晰遠景等,而教練無疑將是首選。因此,可以看出,教練技術普及雖尚需時日,但并不遙遠。
教練作為一個專門的職業和專業已越來越壯大。預計在未來10年,教練這個行業將隨著經濟的增長而迅猛發展,而眾多的企業領導者也會實現從管理到教練的角色轉變。
我相信,在中國將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教練、學習教練、使用教練,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將逐漸成為專業教練。教練將會像律師、會計師一樣,成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和行業。在企業中,教練會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技術和傳統管理方式相輔相成,促進企業發展。在不久將來,辦公樓里除總經理辦公室,也會出現一個教練室;同時個人教練及教練技術的公司課程亦將蓬勃發展。
五年后,在中國,某人在別人面前提起教練時,不會像現在聽到這樣的問句:"教練是什么? "而會問:"你的教練是誰?"或許,你在參加許多社交活動時,你會聽到這樣的自我介紹:"大家好,我的職業是教練。"
今天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密,管理者所管理對象的專業技能越來越復雜,作為管理者,指望自己所有領域懂得比下屬更多,扮演“師傅”角色根本不可能了。“對事不對人”的管理辦法如何繼續?“對人不的對事”才得以可能讓組織良好的運營下去。研究人,懂得人,讀懂人,成就人,幫助他人心情愉快工作,發揮他的潛能,讓他人變得更成功,是今天的企業管理者所必須修的功課。而當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時,管理者,你的名字是--教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9664.html
相關閱讀: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NLP教練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