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應 在制造外在和諧的裝備中,呼應技術是最簡單的技術。即使如此,它仍然是一創造親和感很有效的很迅速的技術。呼應是一種技術,憑借這種技術,我們以非語言的行為來回應對方。這個親和感技術的假設是,如果我們把對方的行為映現在自己身上來回應對方,本質上我們就會變得和對方相似。如果我們把前述的定義“人們會被和他們相似的人所吸引”包含進來,那么,呼應的結果應該會產生親和感的狀態,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當我們映現他人,吻合他們的行為時,我們不只提供他們有關他們自己的視覺和潛意識的意象,而且所傳達出的這個意象,也不會加進我們的意義。換句話說,人們會看見沒有我們的評論摻雜其中的他們自己。這讓他們可以自由地陶醉于自己的樣子,而且把自己無意識的意義添加到自己的樣子上,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會這么做一樣。這個技術的絕妙之處就在于當我們變得與我們所呼應的人越來越像時,我們就能建立親和感。簡而言之,呼應的重點就是與他人的行為舉止相似,就會實現親和關系[外在和諧]。
有一項認同并贏得親和感的方法就是去契合別人的肢體語言和談話聲調。我們在某些情景里,也很自然地在做這些。比如,當別人坐著時,我們會坐著與他們談話,當別人站著時,我們也會站著,如果反其道行之,就會覺得怪怪的。
2) 呼應的要點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的提示來學習呼應技術:
臉部表情 我們覺得愉快時,一定會有特定的表情。有時候,是嘴唇邊或眼角有皺折;有時候,則是有明顯可以觀察到的表情,例如微笑或蹙眉。我們都知道,當人們要想努力闡明重點時,都會有眨眼的習慣,不是嗎?適當地呼應各種表情,絕對會增進親和感的可能性。
特殊的姿勢 每個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的個人姿勢,那些姿勢很容易呼應,因為它們很獨特的。有時候很簡單,比如你的手移動的方向和對方一樣;有時候則可能是配合著呼吸節奏,以手輕敲桌面。當人們談到重點時,他們傾向于以某種特別的方式來移動身體,以便加強所要表述的重點。最好交叉呼應這些姿勢,以相同的身體移動,卻用不同的方向或角度來進行。
呼吸 配合對方的呼吸模式,是另一個建立親和感的很好方式。盡你所能地呼應對方呼吸的深度、頻率和幅度。親和技術不是什么秘密的東西,只是另一種激勵良好溝通的方式。在教練技術中大有用武之地。
3) 行為層級上的呼應 肢體與音調的契合,可以在行為層級上創造出親和感。如果你能不斷創造出親和感,你就是有“能力”去做到它了。但如果你在價值觀上與對方存在巨大差異,則肢體的契合還是不足以維系住外在和諧。建立在信念與價值觀層級上的親和感是比較堅固的。擁有相同的價值觀與信念,可以建立起親和感。你不一定要與他們一樣,只要能認同并尊重他們就足夠了。建立親和感在這一層級上,也意味著尊敬你自己所置身的文化里。它可能是外來文化,不同的商業文化或一種新的家庭文化。而最堅固的親和感來自于認同某人的“自我認同”。當有人自覺被人在一層級上認同時,他可能會將自己完全敞開,接受他的這個人的任何影響。
4) 引導 一旦你對不同的呼應方法熟悉之后,你就可以開始引導了。引導,就是替別人制造出可以呼應的行為。而且,由這個過程,我們可以證實是否真的建立了親和關系。我們可以改變呼應的速度,然后觀察對方是否也跟著配合我們的速度。如果你開始引導,使得對方不自覺地呼應你的行為,你就能夠客觀地測試你的親和關系。
當你開始引導時,你必須表現得自在、溫和。事實上,如果你不夠自在、不適當的話,你就會覺得引導是一件令人挫敗的事情。你必須記住,你想要證實是親和感,所以,這個過程就暗示了一種和煦穩妥的態度。而且記住一點,當別人接受你的引導時,這表示他們由衷地信任你。所以,不要因為突然的成功而驚嚇到他們;不要笑,也不要對你所獲得的權力有不適當的表現。如果你試圖引導,但是卻沒有得到任何反應,可能就是還沒有建立起親和關系。這沒有關系,繼續嘗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9696.html
相關閱讀: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
NLP教練技術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