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Coaching)被廣泛運用于體育,20世紀90年代,教練的技術從體育場訓練運動員的方式移植到企業管理領域,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企業教練應運而生。
調查顯示,在所有實行“教練”制度的公司中,其中77%的公司采取有系統的教練技術后能夠有效減低員工的流失率及改善整體的表現。企業培訓能增加22.4%的生產力,而培訓加教練能增加88%的生產力。由此可見,教練技術將有可能成為21世紀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重要技術。
企業教練的角色定位
教練強調以人為本,從調適人的信念著手,著重于激發個人潛能,發揮人的積極能動性,幫助被教練者去發現和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教練是角色模范,作為向導,給人支持,幫助人們明確他們的目的、價值觀和角色,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力量達到目標。教練不是給被教練者一個現成的方法,而是激勵被教練者看到新的可能性,自己找到方法。人的潛能就如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部分是已經發揮出來的能力,大部分的潛能隱藏在水面以下。教練就是讓被教練者去發現自己潛藏的能力,并且可以通過調適發揮出來。
企業教練的作用直接在員工內心。彼得·圣吉在著作《第五項修練》里提到:“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為的影響。
企業教練在企業管理中是新角色,他不同于企業的顧問,不是為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咨詢、診斷,并提供可解決的途徑。教練不是為被教練者解決具體問題,而是利用教練技術反映學員的狀態,讓被教練者主動察覺自己的狀態和理清自己的目標。并會對被教練者的表現給予有效的直接回應,從而調整自我狀態達成目標。
教練技術在企業中的運用
教練這種激勵潛能、提高效率的技術,近年來已成為歐美企業家提高生產力最新的有效管理技術,越來越受到眾多企業的青睞。如美孚石油公司、IBM、寶潔公司、國泰航空、愛立信等國際著名企業都在內部推行教練文化。
教練是一門必須從實際經驗中才能獲得的技術。教練就是指導你如何進行行為改變,以全身心投入的態度朝著自己期望的目標前進。教練就好像一面鏡子,反映被教練者現在的位置,去讓他看到新的方向及更多的可能性。
企業教練在企業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清晰員工或團隊的目標,協助訂立業務發展策略,提高管理效益;
2.激發員工的潛能和創意,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參加者看到以往的固有信念及假設如何限制他們的思想及達至更多的可能性,從而使他們沖破這些限制,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3.了解不同的團隊、溝通及管理模式如何影響績效;
4.獲得持續化的自我學習和學習型組織的文化建立;
5.使員工的心態由被動待命轉變為積極主動,素質得以提升;
6.發揮領導才能,知才善用,以不同的角色去支持員工提升表現并達到共同目標;
7.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將合適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
8.協助并支持員工訂出實際行動步驟,創造卓越的業績。
企業教練與人力資源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代企業管理,企業經理人及部門主管的角色就是企業教練的角色。
教練是提高企業生產力的新法寶。教練的本質就是激勵員工或團隊創造更多的可能。“教練的目標也就是好的管理的目標——最大程度地運用組織中的寶貴資源。”企業教練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將人力資源最大化地成為企業的生產力。
教練者本身不一定是一位頂尖的選手,但他可以訓練出冠軍來。
因此,一個成功的教練應該具備“承諾、同情和溝通技巧”3個主要素質。因為教練是通過交談發生的,這就需要教練擁有積極的聆聽技巧,不光能聽到事實,還能聽到情緒。作為教練的4種技能(聆聽、發問、區分、回應),聆聽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通過聆聽才可知道被教練者此時的狀態,再通過設計的發問,讓被教練者知道他所不知道或沒理清的地方。
對企業經理人來說,熟練地運用教練技術,對部屬可以有效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團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帶出核心團隊,創造更大的業績;對自己又培育和加強了自己的領導風格和魅力,令自己更具影響力。
所以企業教練的實質就是打造企業團隊核心競爭力的有效工具。通過培養員工良好的心態,讓員工能做到知行合一。通過自己做給員工看,再放手讓其操作,并及時給予調適和指導,幫助員工和團隊實現目標,從而創造一個學、做、教的企業學習環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aolian/9671.html
相關閱讀:NLP教練技術
從成長模式中探尋冰山下的自我
管理教練在企業中的運用
通過傾聽來開放我們的直覺
樹立威望:融洽的力量